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发热与传染病吴惟一.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825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00:20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发热与传染病吴惟一.PPT介绍

 发热与传染病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吴惟一    发热是急性传染病的共同表现,很多传染病以“热”命名,如出血热、登革热、鹦鹉热、Q热、猩红热、回归热、鼠咬热,有的带“热”或带“寒”的传染病如黄热病、黑热病、兔热病、伤寒、副伤寒等,可见发热与传染病关系之密切。一、发热的定义发热通常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一般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称之谓“发热”。但个体间可有一定差异,如小儿代谢率较高,体温较成人稍高,年老者代谢率较低,可较青壮年稍低,妇女月经前较平时低,但排卵期与妊娠期则稍高。发热的定义就具体一个人体而言体温生理改变基本相同,这是产热与散热二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加以调节。当感染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外源性致热原,与内源性致热原如IL1 、IL2 、IL6 、TNF 、IFN 、PG 等,共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时可导致发热。二、热型与热程 ( 一)热型许多传染病有其特殊的热型,对诊断可起提示作用,常见的热型有:1 、稽留热,多为高热,常持续在40℃上下,一日温差<1℃,可见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2 、弛张热,体温>39℃,一日间温差可>2℃,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可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肝脓肿等,也可见于伤寒、副伤寒。3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至39℃以上,多伴恶寒或寒战,历时数小时后又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1-~ 数日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称间歇热,见于间日疟,三日疟,回归热,布鲁菌病等。热型4 、双峰热:在24 小时内有二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见于黑热病,恶性疟,败血症(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引起)等。5 、波状热:体温数日内渐上升至高峰,后又渐下降至低热或常温,如此反复似波浪,可连续数月,见于布鲁菌病。6 、消耗热:体温波动幅度更大,在4℃~5℃之间,自高温降至常温以下,常提示严重毒血症,病情凶险,见于败血症等。7 、再发热,又称回归热。热型呈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互相周期交替,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等。热型8 、双相热:第一次热程持续数日,经1至数日的退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日而完全热退,可见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及病毒性肝炎,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等病毒性感染。9 、不规则热,发热时间不定,高低不一,变动无规律,见于流感,肺结核、阿米巴肝脓肿等。热型疾病是十分复杂的过程,热型亦受多因素影响诸如病人的年龄、免疫力、个体反应性、病程、病原体的数量:经口致病(伤寒杆菌105 ,志贺菌属10 个,霍乱108 菌体),病原体的致病力、入侵门户及药物的干预如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剂的应用等,均可使热型不典型,或数型交替并存。故热型可作为传染病诊断的参考,但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二) 热程按照发热的高低与热程可将发热分为长期发热和长期低热,一般将<2 周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发热超过2周,体温高于38.5℃以上称长期发热,长期低热为发热持续4周以上,体温37.5℃~38.4℃者。三、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1 、寒战:由于致热原急剧作用于机体可引起寒战、发热,临床上以某些细菌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亦可见于疟疾、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结核病、伤寒、副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等罕有寒战。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2 、皮疹:皮疹与发热,在发热性传染病中有重要地位,且与热程密切相关。皮疹的分布、形态、大小、出现日期、分布部位、发展顺序、存在的形态等,不同传染病常各不相同。热程与皮疹的关系第1天出疹者:水痘、风疹;第2天:猩红热;第3天:天花;第4天:麻疹;第5天:班疹伤寒,第6~7 天:伤寒。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有专题介绍不作赘述。以金葡败血症为例,虽然皮疹与发热无特定关系,但皮疹可呈粟粒样、脓疱疹、猩红热样、麻疹样皮疹,荨麻疹等可资参考。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出血性皮疹为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表现,可见于钩体病、出血热、败血症、重型肝炎,为病情严重的信号。口唇疱疹一见于流脑、大叶性肺炎、间日疟病程中。3 、面容:伤寒病人常表情淡漠,无欲状态。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常呈酒醉貌。猩红热可见口唇周围苍白。麻疹呈麻相(结膜充血,眼睑浮肿,畏光,眼分泌物增多)。破伤风的“苦笑脸”。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4 、淋巴结耳后、枕下淋巴结肿痛强力提示风疹的诊断。恙虫病往往在发现腹股沟、腋窝淋巴结肿痛后可发现隐蔽处的焦痂,全身淋巴结肿大。伴不规则发热应注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艾滋病、弓形体病,野免热等。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5 、五官眼部:巩膜黄染为肝脏受损的重要体征,有助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急重肝,慢肝活动期,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皆有发热与黄疸,重症出血热亦可见黄疸。结膜瘀点可为流脑,败血症提供线索。眼底检查有利于急性粟粒型结核,结脑的诊断。口腔:柯氏斑为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体征。咽喉部伪膜的发现是白喉的至关重要的依据。耳:发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利于耳源性脑脓肿,肺脑的诊断,亦可为败血症的局部病灶。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6 、呼吸道症状咳嗽是流感,百日咳(连续痉咳)、白喉(声哑、犬吠样咳嗽),钩体肺出血型等的重要症状可提供诊断线索。对有的传染病还有重要鉴别价值,如麻疹必有咳嗽而风疹无肝炎。7 、全身症状:白喉发热不高,但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风疹热高但全身症状轻,麻疹热高出疹,全身症状较风疹为重,水痘全身症状轻而天花则重。流感全身症状重但呼吸道症状轻,上感全身症状轻,而呼吸道症状明显等等。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8 、休克:是十分危重的征象,在传染病中主要指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可由细菌及其内外毒素引起,可见于G- 杆菌败血症如肠杆菌科(大肠、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也可引起休克,以G- 细菌败血症、暴脑,毒痢易并发休克,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以往报道多由金葡菌外毒素引起,近年发现链球菌外毒素亦可引起。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亦可发生休克,但总的讲较之细菌性少得多。发热与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9 、发热与病情多数传染病在热退后病情因病毒血症如麻疹、急性肝炎出现黄疸,毒血症被控制后病情好转,但肾综合征出血热常有热退病进,出现休克,甚至二期(发热、休克)、三期(发热、休克、少尿)重叠,表示病情严重。五、发热与传染病的检测  检测在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血常规化脓性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大多数病毒感染则不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则不然。在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布鲁菌病及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可不增多。嗜酸性细胞增多可见于寄生虫病,传染病的恢复期如猩红热。伤寒、副伤寒则减少。中毒性颗粒可见于严重细菌性感染发病后2-3 天后。发热与传染病的检测2 、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元,球蛋白增多,白蛋白减少时血沉加快。传染病时最常见于炎症,结核、严重肝病、贫血,也见于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急性感染之初血沉多不加快,约30 小时后始加速,持续时间较长,至恢复期仍未复常,需加注意,以免误导。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血沉多正常,但黄疸型钩体病则加快;伤寒不增快,而败血症则加快,有利于鉴别。发热与传染病的检测3 、病原体的检测病原体存在对传染病诊断具决定意义,且可以此作药敏有利于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故应及早检测。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出血点,体液、血液、脑脊液,骨髓等及早进行涂片、培养,有助于诊断。发热与传染病的检测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出血点,体液、血液、脑脊液,骨髓等及早进行涂片、培养,有助于诊断。要重视真菌感染及某些条件致病菌如厌氧杆菌存在的可能性。有条件需进行需氧、厌氧及细菌L型培养,尤其在使用了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后。4 、免疫学检测对病毒性疾病,因培养与分离不易,费时较长,一般实验室难以开展,立克次体感染与之相仿,故进行免疫学检测,有重要意义。1) 特异性IgM 检测有助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如乙脑、麻疹、甲肝、肾综合性出血热等。发热与传染病的检测可采用放免法(RI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 ,免疫荧光法(IFA) ,此外尚有间接血凝,反向间接血凝,乳胶凝集,协同凝集试验等,其灵敏性不如以上三法。2)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可制成单抗,其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3) 基因检测如核酸杂交技术可用于疑似及难以确诊的病例。已广泛应用于乙肝病毒、分枝杆菌、军团病、支原体、淋球菌等感染。聚合酶链反应(PCR) 尤对微量病毒核酸的检测,有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但要严格质控,以免出现假阳性。4) 结核菌素试验。六、传染病与器械检查 1、B超2 、CT 3 、MRI 4 、内镜5 、病理检查七、诊断性治疗对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有局限性,要十分慎重,亦不能单纯以此作出肯定与否定的结果,否定意义大于肯定,如氯喹正规抗疟不退热,疟疾可能性小;使用异烟肼抗结核可使持续发热变为败血性热型,每天波动较大,如不了解可认为病情恶化,过早停止诊断性治疗。总之,发热是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的症状,使医患双方都十分焦急与揪心,要采集详细的病史与细致的体检,不放过任何疑点,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检测与器械检查,前后对照,追踪观察,仔细分析,绝大多数的传染病是不难诊断的,当然期间还需除外很多非传染性发热。谢谢!* *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发热与传染病吴惟一.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