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愚针法 1 如何利用经络的触诊诊断疾病? 所谓的经络诊断,就是用医生的指腹的感觉检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 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推拿医师不可以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明显,皮下硬节等,可以知道是经气实证; 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麻木不仁,陷下等,可以知道是经气虚症触诊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就是病穴.压痛强烈,多是实证; 压有快感,多是虚症.病理的穴位有助于诊断,针刺病穴多有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输穴,募穴,郗穴,原穴,络穴,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对于可疑的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输,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大肠经:大肠输,天枢,温溜,曲池,合谷. 胃经:胃输,中脘,梁丘,足三里,丰隆. 脾经:脾输,章门,地机,大包,膈输. 心经:心输,巨阙,阴郗,少海. 小肠经:小肠输,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膀胱经:膀胱输,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柱,八寥. 肾经:肾输,京门,水泉,水分,盲输. 心包经:厥阴输, 郗门,大陵.三焦经:三焦输,石门,委阳,会宗. 胆经:胆输,日月,天宗,京门,阳陵泉,外丘.肝经:肝输,期门,中都,曲泉. 按照以上的方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就可以为疾病提出有效的方案.2 针刺徐疾补泻手法徐疾补泻,徐入疾出为补,徐出疾入为泻可以看出,徐的手法可以带动气的运动,而疾的手法不能带动气的运动。补法徐入可将正气带入体内,泻法徐出可将邪气带出体外。 类似桌面的一个杯,其下放一张纸,慢慢拉纸张,杯子就会随着纸张移动;而迅速拉纸张,杯子就会由于惯性的力量留在原地。气也是有物质的特性,因而在针灸时,徐徐提插毫针,气就会随着运动。补时,徐入则气入;泻时徐出则气出。 徐,才会带动气的运行。所以太极的徐就容易调理到人体的气机。 3 “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几乎所有学过一些针灸的人都说知道或称自己会运用“烧山火”和“透天凉”这一手法,但据笔者的了解和观察,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一针法。因而出现了有人甚至否定这一针法在临床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有些医生虽也运用这一针法,但对施术后病人是否自觉针下有热感(烧山火)或凉感(透天凉)心中并无把握。 这一手法的要诀是大道至简 非“强度捻转进针或退针”病人所要感觉的是“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而非让病人“酸、麻、胀、痛”一起到这一手法的要诀就是“提插”。只需最简单的“上下提插”即可。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尤其是手腕的协调性、连续性和频率的掌握已恰到好处时,采用“适度捻转进针或退针”是可以的。对刚使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人来说,一定要用“提插”手法,否则,就算你这次做成了,也不知下一次能否还成。 三、这一手法的关键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烧山火”是指施术后患者自觉针下有热感,此法常用于治疗寒证。它将穴位分天、人、地三部分进行操作。方法是进针后浅层为天部,插时用力要重,提时用力要轻,故称重按轻提(或曰慢提紧按,前为动作,后为时间的表述)。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病人有热感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整个提插的时间要15 分钟左右才能让患者产生热感。十分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手法后,则5分钟以内也能让患者产生热感。 “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手法与“烧山火”正好相反,快按慢提。对初使用这一针法的医师来说,一定要达到15 分钟左右的操作时间,这也就是所强调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四、这一手法的操作要领是手腕的协调性 在运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时,手腕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决定了你能否做成这一手法,还会影响运针时间及疗效。医师需经常练习,以保证操作的连续性和对频率的把握。 五、了解和掌握差异性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穴位,医师当时的状态等因素,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六、有关“气至病所”的问题 1)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有明显的“针下有热感”或“针下有凉感”;2 )对一部分患者行“烧山火”时,患者的头部、背部和四肢有热感,并微微伴有汗意(个别的四肢无热反应);3 )有些患者有“气至病所”的感觉。如胃寒患者,在其足三里行“烧山火”手法,约十分钟,病人诉胃部有热感,自觉舒服很多。 至于为何会产生“气至病所”的效果,个人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可能:a)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沿经络达其病所;b)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后,引起病所处的共振效应; c) 以上二者兼而有之。 在具体施针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所选的穴位,手腕的运针频率有所不同,效果良好。另外,在右手运针前、中、后三个阶段,左手的循,理,按,这样会更有利于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 行“烧山火”和“透天凉”针法时,患者不会感到难以忍受的,会感到很舒服。否则医生就是手法不当。 4 针灸的候气 针灸的候气其实是医者持针感受针下的感觉进行泻实补虚的手法。 侯卫气,正常入针后,升至天部,医者微提针,使针下形成一空隙,三指指腹较敏感处持针,精神高度集中于针尖下可感觉到一来盛去衰的、滑利的、规律的搏动感,有点类似洪脉,这就是卫气。侯营气,正常入针后,升至人部,持针如前,可感觉到一和缓的、从容不迫的、规律的搏动感,有点类似缓脉,这就是营气。 侯邪气,不分三部,持针如前,可感觉到一来盛去盛,先后不等,不规律的搏动。为邪气。 泻实补虚手法 刺邪,侯得邪气,疾刺之、后则疾退,要有当头一刺,令其魂魄随之而散的感觉。 补正,侯得营卫二气,缓缓进针,要有托之、要有力推千钧的感觉,退针则快退。道家针法一。道家针法: 是道家医学家根据“天人相应”学说时空周期性规律性变化而发明的。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系列时间针灸疗法,统称为道家时间针灸疗法。 (一)灵龟八法的组成1 。九宫八卦。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 乾为天作三形,坤为地作三形,坎为水作三形,离为火作三形,巽为风作三形,·震为雷作形,艮为山作三形,兑为泽作三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像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2 。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它们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与八脉相通. 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 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和贯通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胸、胃;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每组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5 八卦针法 一物一太极,八卦针法以身作寸,如是之量法,周身无不是应穴! 八卦针法又称为八阵针法,广泛应用在各种病症的治疗中。是李老独特的行针部阵手法。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老中李仲愚教授继承家传根据阴阳八卦理论结合经络理论发展而成八阵穴是以“八卦”相应的八方而定位的穴位常用的八阵穴有泥丸八阵穴、风府八阵穴、大椎八阵穴、身柱八阵穴、神道八阵穴,到阳八阵穴、筋缩八阵穴、脊中八阵穴、命门八阵穴、阳关八阵穴等如泥丸八阵(又名百会八阵)穴,即以后百会穴为中宫(中心)从百会于神庭的距离作半径,画一个圆圈,把这个圆分为8个等分,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与八卦相对应的八方(北、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西、东),构成外八阵穴身柱八阵穴,即以身柱为中宫,身柱至左右魄户距离的半径所构成的八阵穴为身柱八阵穴,余八阵穴仿此。泥丸八阵: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等。对现代医学范围内的脑动脉硬化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所致的睡眠障碍. 以及高血压病所致的头痛眩晕,效果明显。临床观察表明,针灸和杵针对脑血管弹性和脑供血的改善均有明显的疗效。风府八阵:主治咽喉病变(如慢性或急性咽炎、喉炎)、颈椎病变;对偏执性斜、特发性震颤(配泥丸八阵)有效。身柱八阵:主治呼吸系统肺系病变。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非急性感染期患者的咳嗽、气喘、气紧或短气等症状的改善较明显,并有恢复精神、体力,增强患者食欲的疗效。神道八阵:主治心悸、胸痹、胸痛等即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有效,尤其对老年性冠心病、高心病等心脏病变左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有明显的即时效应作用,并明显缓解上述病证的临床症状。至阳八阵:主治胁痛、胃脘疼痛,心下痞满、恶心、呃逆、食欲不振等包括现代医学范围的胆囊病变、急性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出血性)。河车路,顾名思义指经脉的循行线路,气血流畅运行其中,如行车河,川流不息。河车路分为头部同车路、胸背部河车路和胸腹部河车路头部河车路头部河车路,循于头面,共七条,即从正中督脉上印堂穴至大椎穴,为河车路中段,从目内眦循顶至对应脑户穴旁为旁开1线,从瞳仁正中,循额至头顶沿后颈直下为旁开2线,从眉梢直上循颞侧至后颈为旁开3线,左右对称各3条。胸背部河车路胸背部河车路即从大椎穴至长强穴为中线,分别于中线左右旁开5分、1寸5分和3寸各引一条对称线,共计7条线(路)构成胸背部河车路。八卦颈针的理论和应用1。八卦颈针的理论由河车路理论和八卦针法而来李老认为头颈部河车之循行路线,经气由目内、外眦、瞳孔处起,如泉水聚集,再至顶颞汇成溪流,经气渐盛由顶至颈,经气顺经而下,如瀑布跌落汇集为潭,再由颈部喷涌而出与胸背部河车路相通,广布于背部平坦之处,形成江河之势,经气向内输布,灌溉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头部河车路与胸背部河车路相交之处的颈部较狭窄,颈部经气汹涌如江河泛滥,气血易逆乱而成离经之势,而出现头痛,眩晕,颈部不适等症状取颈针八宫穴治疗,可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促进气血流畅,经络通畅,加强局部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消除,解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