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李今庸.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64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09:3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李今庸.ppt介绍

《黄帝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李今庸《素问·刺禁论第五十二》说:“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小心”义考考:此文“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之义,诸注多岐,且又无当,王冰注谓“小心,谓真心,神灵之宫室”,真心何必曰“小心”?其与七节之傍何涉?注为误。张志聪、高世栻等注“七节之傍”为“膈俞穴”,注“中有小心”为“心气出于膈俞穴极微极细”。其膈俞之气内通于“膈”。膈能遮蔽浊气,然其实无心神之用,何能称之为“小心”?马莳注谓“然心之下有心包络,其形有黄脂裹者,属手厥阴经,自五椎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故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盖心为君主,为大心;包络为臣,为小心。”其注谓“包络为臣”而“为小心”,于理似可通,但其部位却未当“七节之傍”,故亦非是。张介宾、姚止庵、汪昂等注谓“两肾之间”的“命门”、“相火”“代心君行事”而为“小心”,吴崑注谓“右(肾)为命门”“相火代心君行事”而为“小心”。其释“七节”均指脊月吕从下向上逆数第七节,然《内经》于脊月吕无逆数之理;而且《内经》中根本没有所谓“命门相火”这一学说,何能据之以释此文“小心”之义?所谓“小心”者,当有类似“心”的功用,而地位于心为次也。心在人体中,“藏神”而为“五藏六府之大主”。似此作用,在十二藏府中,据《内经》所载,惟“胆”为能。《灵枢·本输第二》说:“胆者,中精之府。”惟其为“中精之府”,内盛精汁藏而不泻,异于其他各府,故《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称之为“奇恒之府”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从而表明了“胆”确具有类似于“心”的作用。而且,胆在病变上多有神志或与心神相关的证候,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然,善唾”,《灵枢·经脉第十》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灵枢·四时气第十九》说:“善呕,呕有苦,心中澹澹恐(如)人将捕之,邪在胆……”,《灵枢·胀论第三十五》说:“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素问·刺疟论篇第三十六》说:“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还有,《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和《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所载“胆为怒”以及《华氏中藏经》卷上第二十三所谓“胆热则多睡,胆冷则无眠”等等,其中尤以“善太息”,“心下澹澹恐”或“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等证,明显不过地与心相关。《灵枢·口问第二十八》说:“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又说:“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这里叙述“人之太息”,是由于“忧思”而“心系急”以致“气道约”所使然。病为“心系”之“急”,治疗不仅“补手少阴心主”,而且又取“足少阳胆经”,这正说明了“胆”、“心”之间的关系,所以后世的《医学入门·藏府总论》中注引《五藏穿凿论》谓“心与胆相通”。是“胆”可称为“小心”而当之无愧也。藏府居于胸腹之内,其俞皆在于背,而列于脊月吕之傍。藏府之气转行于背俞,背俞之气与藏府相应。胆在肝之短叶间,居于胁下,其气与俞通。《甲乙经》卷三第八载:“胆俞,在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五分”。此言“七节之傍”者,王冰注《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其明日日下一节”之文说:“节,谓脊骨之节”,是“节”即“椎”也;而此“七”字乃“十”字之误。古文“十”字为“横短竖长”而“七”字为“横长竖短”也,由此可见,古文“十”、“七”二字形似,易于致误也。《史记·周本纪》说:“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张文虎《舒艺室续笔》据《尚书大传》谓“十年乃七年之误”,并自注云:“十与七形近而伪,《史·表》多有”。是《史记·周本纪》中“七”字误为“十”,而此文则“十”误为“七”也。据此,则“七节之傍”乃“十节之傍”之误,而“十节之傍”即上引《甲乙经》卷三第八之“十椎下两傍”,指“胆俞”。然此所谓“小心”也者,即谓“胆”也。观下文“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与刺中“心”、“肝”、“肾”、“肺”、“脾”等死候并列而置于“从之有福,逆之有咎”文下,亦可证明这一点。小心理论的临床意义一、胆曰“小心”,其气与心通,《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胆为怒”,胆气怒狂,则欲持刀而杀人。治例:患者某,男,20 岁。数年前曾发狂证多日,1966 年11 月其病复发,狂走妄行,善怒,甚至欲持刀行凶。同年12 月5日就诊于余。见其哭笑无常,时发痴呆,伴头昏、耳鸣、失眠、多梦、心悸、两鬓有掣动感,两手振颤,淅然畏寒,四肢冷,面部热,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唇红,苔白,脉弦细数。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柴胡12 克黄芩10 克法半夏10 克党参10 克 生姜10 克大枣3枚(擘)桂枝10 克 茯苓10 克龙骨12 克牡蛎12 克 大黄8克上11 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服药4剂,狂止症退,改以温胆汤加味:竹茹15 克 茯苓10 克	 炒枳实10 克陈皮10 克 龙骨12 克	 法半夏10 克(打)牡蛎12 克 炒枣仁10 克 石菖蒲8克龟板10 克 炙甘草8克上11 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服药数剂,其病痊愈,至今未复发。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灵枢·九针论》说:“胆为怒”。胆实痰郁,失其中正之用,无以正常决断,则善怒,甚则欲持刀行凶。胆主筋,司运动,其脉行于头面两侧,绕耳前后,故其狂走妄行,两手振颤,两鬓有掣动感而头昏、耳鸣。肝藏魂,胆为肝之府而为肝用,故失眠多梦。胆气通于心,心神失宁,故其哭笑无常,时发呆痴而心悸。胆气郁而不伸,其阳郁结于内,则面部热、口渴、大便结、唇红、脉弦细数。其阳不达于外,则四肢冷而淅然畏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升发胆气、化痰定神明。服药后怒止症退,再以温胆汤加龙骨、牡蛎、石菖蒲利窍化痰安神而收功。二、胆为肝之府,胆虚则善恐,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治例:患者某,女,40 岁,职工,住重庆市。原患胃下垂,1976 年1月24 日突然发病,头顶昏闷而掣痛,且目痛欲脱,失眠,易惊,心慌,心悸,惕惕善恐,性急躁而易悲哭,善太息,小便黄,月经量少而色黑,苔薄,脉弦而重按少力,曾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数月而无效,至1977 年6月18 日在汉就医,治以温胆汤加党参、石菖蒲为主,其他则据证候变化以炒枣仁、龙齿、当归、白术、胆南星、远志、合欢皮、夜交藤、白芍、朱砂、防风等药加减出入,服40 余剂而病基本告愈。三、胆为少阳,起于阴中而主升。今胆气郁陷而欲升不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是故善欠。治例:患者某,女,50 岁,住湖北枣阳某乡镇,家庭妇女。1951 年3月某日就诊。大病后形容消瘦,频频呵欠,舌苔薄而前部偏左有一蚕豆大斜方形正红色苔,脉弦细数。乃少阳郁陷,欲升不能。治宜升提少阳,佐以泻热,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4 克 黄芩10 克	 党参10 克法半夏10 克 甘草10 克	 生姜8克黄连10 克 红枣4枚(擘)以水煎服,日2次。服后1剂症退。按:大病后,正气不足,血气损伤,故形容消瘦。邪热内蕴,胆气被遏,甲木郁陷于阴分,少阳生气欲升而不能,故频频呵欠。病在少阳则脉弦,正气不足则脉细,邪热内结则脉数而舌见蚕豆大斜方形正红色苔。小柴胡汤加味,用感一阳之气而生的柴胡为君,以升少阳之清气,佐黄芩清热,生姜、半夏升清降浊,党参、甘草、红枣补益正气,再加黄连泻蕴结之邪热。上方用后,能从阴分起郁陷之甲木,升少阳之生气,邪去而正复,故药服1剂而症退。四、《华氏中藏经》卷二第二十三说:“胆冷则无眠”,《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第二说:“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温胆汤”。治例:患者某,女,41 岁,江浙人,保姆。1975 年4月就诊。经常失眠,不能入寐,寐则多恶梦,易惊醒,心烦,舌苔黄腻。乃痰浊阻胆,肝魂不藏;治宜清化痰浊,佐以安神;拟黄连温胆汤加味:竹茹15 克 炒枳实10 克 茯苓10 克制半夏10 克炙甘草10 克陈皮10 克黄连8克 生地10 克当归10 克酸枣仁10 克(炒打)以水煎服,日2次。上药服3剂而愈,旋归江浙而去。按:《灵枢·本输篇》说:“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素问·奇病论篇》王冰注说:“肝与胆合,气性相通”。痰浊郁滞胆腑,肝魂失于舍藏,则证见经常失眠,不能入寐,而寐则多恶梦。痰浊郁滞,邪实则正衰,胆气不足,故睡眠易惊醒。胆气通于心,胆有邪则心为之烦。痰浊郁结生热,则见舌苔黄腻。黄连温胆汤清化热痰;肝藏血,心主血,而血则为神之物质基础,然神在肝曰魂,在心曰神,神魂不安,故方中加入生地、当归、酸枣仁养血安神。患者服3剂而愈。五、《灵枢·经脉篇》说:“胆……主骨所生病”,齿为骨之余,胆寒齿痛。治例:患者某,女,45 岁,住武汉市,1975 年某月发病,右侧牙齿上连头角下及右颈剧痛不可忍,身体淅然微寒,面黄而无华,苔白,脉弦,以针刺止痛1天而复发,服二乌豆腐方无效,用温胆肠加白术服之痛减而右半身微麻如虫行,遂于原方再加党参、防风服之痛已而病愈,至今未复发。六、《灵枢·本输篇》说:“胆者,中精之府”,精生髓,髓聚于脑,故《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鼽血蔑瞑目”,辛夷消风散加减治之,辛夷、细辛、藁本、川芎、防风、甘草、升麻、黄芩、炒栀子、羚羊角、苦丁茶等煎服。附:胆气与心通,故心病有治胆者,胆病亦有治心者。心病治胆者例:1 .《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患者某,男,40 岁,住湖北省枣阳市某区镇,干部。1975 年4月某日就诊。患高血压病已多年,忽于2周前发生时而无故微笑,自已明白而不能控制,形体胖,头部昏闷,口干,舌苔厚腻而黑,脉象弦数。乃痰涎沃心,神明失守;治宜化痰涎,泻心火;拟导痰汤加味:胆南星10 克炒枳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医学:内经的课件论 治.ppt
·下一医学:内镜检查1.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李今庸.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