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docx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21.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1:2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100%(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docx介绍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http://www.book118.com 首席医学网2006 年01 月16 日22:41:08 Monday 作者:陈其剑【关键词】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高危人群逐年增加。因此,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在运用中医防治高血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必须掌握如下原则:中医辨证用药与西药相结合;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成果相结合;降低血压、改善症状与预防并发症相结合。即临床处方用药时尽量使用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不用或少用无降压作用的中药,杜绝用升压作用的中药;应尽量选择针对高血压病不同病理环节的中药,使其发挥协同作用,既能很好改善症状,又能预防并发症,充分发挥中药一药多效、一举多得的作用。在此原则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如下处方用药技巧。 1  根据西医临床分期处方用药  现代医学将高血压病分为三期,临床上有比较严格的分期标准。在治疗本病时,首先要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在弄清楚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以及高血压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合理、准确地选择应用中医治疗。如高血压病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可有头痛、头晕、头胀、颈部板着感、眼花、耳鸣、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由高血压病直接引起的,有的只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并无临床特异性。对于这类患者,若血压较长时间处于临界状态而未发展,可先不考虑降压,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根据临床表现,酌情选用养血安神药、平肝潜阳药、疏肝解郁药、理气活血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不通过降压而使血压正常。若当用药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血压不降而反升,或处于高血压病一期、二期时,才考虑按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若高血压病处于二期或三期,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配合使用西药降压。有血脂、尿酸偏高、水盐代谢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可相应加入降血脂药、降尿酸药、利尿药等,也可选择一些虽无降压作用,但能很好改善症状的中药。此时,应该避免使用升高血压的中药,如陈皮、青皮、枳壳、枳实、款冬花、细辛、秦皮、蟾酥、巴豆、麻黄等及升高血糖的中药,如天花粉、党参、麦冬、川贝、陈皮、秦皮等。 2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处方用药  当患者血压较高,或高血压病处于一期、二期时,可辨证分型论治。 2.1  气郁血逆型,宜疏肝调血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肝病头目眩胁支满。”肝为厥阴风木之脏,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久则气郁血逆,而致血脉失调,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胸胁闷胀,情绪低落,纳食减少,甚则两胁窜痛,舌淡红或偏红,脉弦或沉弦。因此自拟验方“疏肝调血汤”(柴胡、香附、郁金、苏梗、川芎、当归、白芍各10g ,薄荷6g )。观古人平肝之法,中以柴胡、香附、郁金、苏梗、薄荷芳香鼓舞,疏肝解郁,当归、川芎、白芍调和血脉,全方共奏疏肝调血之功。  例1 ,患者,男,48 岁。2004 年4 月12 日初诊。患高血压病2 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65 ~150/95mmHg 。刻诊:血压160/98mmHg ,头痛,以巅顶为重,胸闷心烦,恶心纳减,两胁窜痛,尿黄便调,舌偏红苔薄,脉弦。辨证为气郁血逆。投以“疏肝调血汤”加炒山栀、姜竹茹、桃仁、红花各10g 。服药5 剂后,血压降为150/95mmHg ,诸症明显改善。守方续服10 余剂,血压稳定于140/90mmHg ,诸症释然。后改服逍遥丸巩固善后。 2.2  阴虚火旺型,宜滋肾凉肝 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焉。肝藏血,肾主精,平时肝肾相济,精血互生,是以前贤有“乙癸同源”之说,若情志失调,肝郁化火,灼伤肝阴,或恣情淫欲,耗竭肾水,以致肝肾阴亏,相火用事,鼓动血脉,煎熬血液,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临床多见头痛头晕,目眩耳鸣,面部潮热,口苦咽干,心烦不寐,腰膝酸软,尿黄便结,舌红苔薄或黄,脉弦细数。有人曾说过:“此乃水亏于下,火僭于上,宜甘凉益肝肾之阴,俟水火既济,血脉宁静,则笸者自伏。若误投苦寒直折之品,徒伤脾阳,未有不偾事者。”笔者临证治之概从滋肾凉肝立法,每用自拟验方“滋肾凉肝汤”(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各15 g ,玄参、桑叶、菊花、泽泻各10g ,石决明30g )方中生地、玄参、二至丸、枸杞子、泽泻滋肾泻浊,桑叶、菊花、石决明凉肝潜阳,共建滋肾凉肝之功。 例2 ,患者,男,52 岁。2004 年10 月5 日初诊。素嗜烟酒,发现高血压病5 年余,平时血压波动于180 ~150/100 ~95mmHg 曾服西药降压,但疗效不显,故求治于中医。刻诊:血压175/100mmHg ,头痛头晕,耳如蝉鸣,间有面部潮热,失眠健忘,口苦咽干,腰酸腿软,尿浊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拟进“滋肾凉肝汤”加炙远志10g 。服药10 剂,血压降为160/95mmHg ,头痛头晕,面部潮热明显改善,夜能安寐,余症亦见减轻。药证合拍,又进此方30 余剂稳定于150/90mmHg ,诸恙悉平。逐改杞菊地黄丸巩固疗效。 2.3  肝阳化风型,宜镇肝熄风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大抵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其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散布胸胁,上行巅顶。若肝阳上亢,久则阳热动风,血随风激,循经攻冲目,则血压陡升中风之险。临床多见头胀痛,眩晕欲仆,鼻衄耳闭,面赤如醉,胸闷呕恶,甚则四肢抽动,昏不识人,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此当:治肝阳化风最是紧迫,急当重镇以潜阳,盖以阳潜则风静。即用张锡纯镇肝熄风汤化裁施治。对于病情急危者,每投以重剂。若合并意识障碍属于闭证者,用生大黄10g 煎水化服安宫牛黄丸1 丸,清心醒脑,每获佳效。  例3 ,患者,男,43 岁。2005 年5 月12 日初诊。罹患高血压病5 ~6 年,平素经常头痛头晕,一直间断服药治疗。近1 周工作繁忙,睡眠减少,自觉头痛目胀,眩晕欲仆,胸闷恶心,逐在家休息,并自服降压药。发病当日晨起,患者头目胀痛较剧,而后眩晕仆地,昏不识人,面赤如醉,四肢抽动,由家人急送来院,测血压230/120mmHg ,余症如故,乃邀请中医会诊。刻诊:血压190/107mmHg ,眩晕不能起床,面赤如醉,夜入难寐,间有四肢抽动,恶心纳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长有力。辨证为肝阳化风。仿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生赭石、生龟版、夜交藤各30g ,天麻、白蒺藜、钩藤(后煎)、生白芍、泽泻、怀牛膝、玄参、生麦冬各12g 。每日2 剂,每剂水煎2 次混匀顿服。服药6 剂,患者血压为175/100mmHg ,眩晕大减,面赤已退,夜安眠,余症亦有改善。逐改此方为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原方又服20 剂,血压稳定于160/95mmHg ,诸症消失而出院调养。 2.4  肝旺脾虚型,宜培土缓肝 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肝藏血充足,则能疏泄,有助于脾之运化;脾运化正常,生血有源,则有助于肝之藏血,肝脾生理相关,病理亦相互影响,故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诫。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肝旺日久,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或医治失当,过用寒凉败胃,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以致肝脾同病,升降失宜。临床除见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肝旺表现外,尚可见腹胀纳少、呕恶便溏等脾虚症状。此证多见于久病高血压者,治疗关键在于培土以静风,健中而缓肝。用自拟验方“培土缓肝汤”(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木瓜、乌梅、白芍各10g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培土静风,木瓜、乌梅、白芍酸敛缓肝,合而共奏培土缓肝之功。 例4 ,患者,男,55 岁,2005 年2 月18 日初诊。患高血压病近12 年,平素血压尚稳定,近1 年来血压波动于180 ~170/100 ~95mmHg 。刻诊:血压172/98mmHg ,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腹胀纳少,大便溏稀,每日2 ~3 次,舌淡边缘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旺脾虚。遂拟“培土缓肝汤”加木香9g ,砂仁(后煎)3g ,夜交藤15g 。服药5 剂,血压降为165/95mmHg ,头痛头晕、腹胀便溏减轻,纳食增多。守方续服20 余剂,血压稳定于160/90mmHg ,诸证平息。 3  结合典型症状加减用药  当高血压病发展到三期时,病变已累及心、脑、肾等多器官,引发的症状较多,也较明显,此时应该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进行治疗。如西药在降压方面效果好,起效快,可为首选;但中药在改善症状、防止心脑并发症方面疗效较好,可结合二者之长进行治疗。对症治疗、随症加减用药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下列药物既有改善症状作用,又有降压作用,可随症加减选用:(1 )头晕加天麻、钩藤、罗布麻、地龙、牛黄、羚羊角粉;(2 )头痛加川芎、延胡索、当归、吴茱萸;(3 )颈项强硬加葛根、羌活、白芍;(4 )眼花加菊花、女贞子、决明子、菌灵芝;(5 )耳鸣加葛根、女贞子、杜仲、骨碎补;(6 )健忘加人参、枸杞子、何首乌、生地黄;(7 )失眠加酸枣仁、丹参、五味子;(8 )忧郁加柴胡、香附、郁金;(9 )胸闷加瓜蒌皮(便秘用全瓜蒌)、桔梗、丹参、佛手柑;(10 )心悸加柏子仁、酸枣仁、当归、玉竹;(11 )烦躁加龙胆草、黄连、莲子心;(12 )四肢发麻加徐长卿、莶草、青风藤、丹参、红活麻、地龙、牛膝;(13 )腰背酸痛加独活、桑寄生、香附、杜仲、千年健;(14 )有出血倾向(眼结膜出血、鼻衄、月经过多)加生地、旱莲草、生蒲黄;(15 )脉结代(心律失常)加苦参、山豆根、黄连、大枣;(16 )气滞血瘀(高血压病患者有血液流变学改变)。理气用香附、青木香、佛手柑、延胡索,活血用丹皮、当归、川芎、红花、益母草、山楂;(17 )痰瘀内阻(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偏高)加大黄、决明子、生首乌、泽泻、生蒲黄、瓜蒌、虎杖、水蛭、郁金、茵陈、桅子、枸杞子;(18 )风湿阻络加汉防己、青风藤、罗布麻、桑白皮、木通、莶草、臭梧桐、泽泻、益母草。 4  根据中成药的性能合理用药  目前市场售的降压中成药较多。由于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因此根据中成药的性能,选择恰当的中成药,对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中成药虽然都有降压作用,但中医辨证应用时却有所不同。清脑降压片、牛黄降压片,偏重于清肝泻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病肝火旺盛。脑立清胶囊、菊明降压丸、罗布麻丸、罗布麻叶冲剂、高血压速降丸,适用于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者。血压平片、杜仲平降压片,适用于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镇心降压片、罗黄降压片,对于各种高血压者较适用。只有在临床上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编辑:秋实) 作者单位:615041 四川凉山,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卫生院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医学:中医药与养生.ppt
·下一医学:中医药治疗糖尿病.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docx》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