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数学 的结果是 A.-- D. 【答案】B。 【考点。利用,直接得出结果△ABC的内角和为 A.180° B.360° C.540° D.720° 【答案】A 【考点形的内角和。利用形的内角和,直接得出 A.3.61×106 B.3.61×107 C.3.61×108 D.3.61×109 【答案】C。 【考点。利用的,直接得出结果4.若m23=26,则m A.2 B.4 C.6 D.8 【答案】D. 【考点。利用,直接得出结果。 5.有一组数据:3,4,5,6,6,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6 B.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5,5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5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6,6 【答案】C. 【考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分析】平均数=,众数6, 中位数5。 6.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之和是 A.9 B.12 C.13 D.15 【答案】B。 【考点。,其间所有整数解之和是3+4+5=12。 7.已知,则的值是 A. B.-C.2 D.-【答案】D。 【考点。。 8.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方程(其中a为常数,且)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 C等于 A. B. C. D. 【答案】B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连接BD, 在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且EF=2,∴BD=4 在中,BD=4, BC=5,CD=3, 满足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 10.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a=75°,则b的值为 A.3 B. C.4 D. 【答案】B. 【考点】一次函数,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分析】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分解因式: ▲ . 【答案】 。 【考点。【分析】利用,直接得出结果考点。,直接得出结果 108. 【考点】扇形统计图,频数。 【分析】该校教师共有 14.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 【考点。利用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的值等于 ▲ . 【答案】-1。 【考点。的两个实数根, ∴。 16.如图,已知AB是⊙O的一条直径,延长AB至C点, 使得AC=3BC,CD与⊙O相切,切点为D.若CD=, 则线段BC的长度等于 ▲ . 【答案】 【考点。【分析】连接OD, 则.由AC=3BC有OC=2BC=20B.∴在直角三角形CDO中, 根据勾股定理有 17.如图,已知△ABC是面积为的等边三角形,△ABC∽△ADE, AB=2AD,∠BAD=45°,AC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 等于 ▲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考点。又 而由, △ABC是等边三角形知△ADE也是等边三角形, 其面积为.作FG⊥AE于G,∵∠BAD=45°.∠BAC=∠EAD=60°∴∠EAF=45°,所从△A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设AG=FG=h. 在直角三角形FGE中∠E=60°,EG=1-h ,FG=h 18.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3),AB⊥x轴,垂足为B,连接OA,反比例函数(k 0)的图象与线段OA、AB分别交于点C、D.若AB=3BD,以点C为圆心,CA的倍的长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 ▲ (填“相离”、“相切”或“相交”). 【答案】相交. 【考点】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分析】要看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只要求出圆半径和点C到x轴的距离即可.这都要求求出点C的坐标.因为点D横坐标与点A相同为,纵坐标由AB=3BD=3可得为1. 点D在反比例函数(k 0)的图像上,所以由.又易知直线OA为,所从点C的坐标为,CA=16-8,圆半径为20-10。而小于20-10则该圆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作图时用2B铅笔或黑色墨水签字笔. 19.(本题满分5分) 【答案】解: 【考点。利用的定义,直接得出结果. 20.(本题满分5分) 解不等式:. 21.(本题满分5分)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答案】解: 当时,原式= 【考点。利用,直接得出结果 22.(本题满分6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A=90°, BC=BD,CE⊥BD,垂足为E. (1)求证:△ABD≌△ECB; (2)若∠DBC=50°,求∠DCE的度数. 【答案】(1)证明:∵ AD∥BC, ∴在和中 【考点。,已知有-对直角相等和-组对边相等,只要再证-组对角相等即可,而由于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而得证. (2)由和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直角三角形 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经过等量代和变形可求得. 24.(本题满分6分)如图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标有编号1、2、3的3个小方格地面是空地,另外6个小方格地面是草坪,除此以外小方格地面完全相同. (1)一只自由飞行的小鸟,将随意地落在图中所示的方格地面上,求小鸟落在草坪上的概率; (2)现准备从图中所示的3个小方格空地中任意选取2个种植草坪,则编号为1、2的2个小方格空地种植草坪的概率是多少(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 【答案】解: (1) 小鸟落在草坪上的概率为 【考点】概率。 【分析】(1) 自由飞行的小鸟随意地落在图中所示的方格地面上共有9种可能, 落在草坪上有6种可能, 因而得求. (2)列举出所有情况,看编号为1、2的2个小方格空地种植草坪的概率是多少. 25.(本题满分5分)如图,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处的俯角为60°,已知该山坡的坡度i(即tan∠ABC)为1:,点P、H、B、C、A⊥HC. (1)山坡坡角(即∠ABC)的度数等于 ▲ 度; (2)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 由tan∠ABC,知∠ABC=300 (2) 欲求A、B两点间的距离 26.(本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AB是⊙O的弦,OB=2,∠B=30°, C是弦AB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O并延长CO交 于⊙O于点D,连接AD. (1)弦长AB等于 ▲ (结果保留根号); (2)当∠D=20°时,求∠BOD的度数; (3)当AC的长度为多少时,以A、C、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 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写出解答过程. 【答案】解: (1) 【考点。∠B=30°知 (2) 由∠BOD是圆心角, 它是圆周角A的两倍, 而得求. (3) 同解法. 27.(本题满分8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以AB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P是半圆上的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PA、PB、PC、PD. (1)如图①,当PA的长度等于 ▲ 时,∠PAB=60°; 当PA的长度等于 ▲ 时,△PAD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②,以AB边所在直线为x轴、AD边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即为原点O),把△PAD、△PAB、△PBC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坐标为(a,-, 【答案】 【考点°所对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直径垂直平分弦,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分析】(1)因为AB是直径,所以, 要使∠PAB=60°即要∠PAB=30°即 要PA=AB=2. 要使△PAD是等腰三角形即要PA=PD或AD=PD, 要使PA=PD要点P在弧 APB的中点,此时PA=2;要使PA=PD,利用辅助线DO⊥AP交PA于G,,交AB于O,易知 从而用对应边的相似比可得. (2)要求2 S1 S3-,BE得到a,,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概念求得。 28.(本题满分9分)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
2011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