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特点,区间的表示
定义域,值域,映射
初中知识回顾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增加内容:一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根的分布
主要思想:分类讨论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是初中函数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大家已经知道:二次函数在自变量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时,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无最大值;当时,函数在处取得最大值,无最小值.
本节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当自变量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函数的最值问题.同时还将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例1】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作出函数在所给范围的及其对称轴的草图,,、的值.解:作出函数的图象.时,,时,.
由上述例题可以看到,二次函数在自变量的给定范围内,.,.,的范围的图象形状各异.:
【例2】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其中为常数).
分析:由于所给的范围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
解:函数的对称轴为.画出其草图.
(1)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时: 当时,;
(2)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时:
当时,;
(3)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右侧.即时:
当时,.
综上所述:
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1. 求二次函数的根,就是解=0,常用的方法有因式分解,或者直接利用求根公式。首先考虑因式分解。
[例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f(x)=-x2-2x+3(2)f(x)=x2-x-4 ?
解析:(1)令f(x)=-(x+3)(x-1)=0,因此f(x)=0的根是-3,1,故f(x)的零点为-3,1。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f(x)=0的根,
『点评』:所对应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桥梁,对于一个二次函数,可通过分解因式或用求根公式求得方程的根.
【典例分析】判别式法
例2函数f(x)= x2-x-6是否有零点?
解析:因为 =(-1)2-4(-6)=25 0,所以方程x2-x-6=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f(x)有两个零点。
2.二次函数的图像具有连续性,且由于二次方程至多有两个实数根. 所以存在实数使得且 在区间上,必存在的唯一的实数根.
【例2】 已知二次函数,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和.
(1)如果,设函数的对称轴为,求证:;
(2)如果,,求的取值范围.
分析:条件实际上给出了的两个实数根所在的区间,因此可以考虑利用上述图像特征去等价转化.
解:设,则的二根为和.
(1)由及,可得 ,即,即
两式相加得,所以,;
(2)由, 可得 .
又,所以同号.
∴ ,等价于或,
即 或
解之得 或.
【例3】F(x)=ax^2-6x+1在(1,2)上有两不等实根,求a取值范围
分析:由方程有两不等实根,可知△ 0,由于a的正负未知,抛物线开口方向未知,需要分类讨论。
解:由△ 0,解得a 9。
若a 0,结合图形,得 F(1) 0
F(2) 0
解得a∈(5,9)
若a 0,结合图形,得 F(1) 0
F(2) 0
解得 a∈(—∞,0)
综上所述,a∈(—∞,0)∪(5,9)
思考:若是在[1,2]上有两不等实根,条件应该如何改变?
[例4]已知
二次函数的性质讲义.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