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登革热流行状况.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2.1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57:2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登革热流行状况.ppt介绍

登革热流行现状 登革热历史1779-1780 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埃及、开罗和美国费城报告了最早的登革热病例。1944 年著名病毒学家Sabin 成功分离了登革病毒。1955 年Sabin 研制了鼠脑适应,神经毒力突变的灭活疫苗,并应用于人体。1955-1998 年共有80 个国家发生过DF/DHF 。1998 年,全球报告120 多万例DF/DHF 病例,2001 年美洲报告超过60 万例DF (其中5000 例为DHF )全球形势DF 广泛分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WHO 估计,全球约25 亿的人群处于DF 的危协中全球每年有5000 万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其中50 万为DHF 病例(其中大部份为儿童)。每年有50 万登革热住院病例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国际:我国周边国家登革热发病依然严峻国际:我国周边国家登革热发病依然严峻我国登革热流行史1873  厦门75% 居民发病1928 ~1929 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1940 年,上海至南通等地、广州、潮汕地区流行本病,山东烟台及东北地区有散发病例。1944 ~1945 年,沿海地区福州,内地汉口(80% 居民发病)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流行过登革热全国流行情况和趋势我国登革热的发病并没有规律可循,波动范围很大,近年来我国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及由输入性所引起的继发病例,甚至导致暴发疫情的发生,尚未发现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疫情形势由于在我国的周边国家多为登革热高发区我国目前登革热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将日益加大。疫情形势疫情形势严峻,登革热暴发或流行在我国不可避免。适宜的气候条件:气温、雨量、湿度等伊蚊(特别是白纹伊蚊)广泛分布周边国家高发,输入危险持续存在早期诊断困难,隐性感染者多疫苗?登革热的防控策略对策与措施登革热防控目标与策略预防控制目标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防控策略“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控制对策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输入病例重点省份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输入病例?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续发病例,避免较大的暴发或流行出现非重点省份隐患。重点疫区日发病数和布雷图指数监测情况疫情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1) 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杀灭成蚊、清除幼蚊滋生地组织全市统一的灭蚊行动对疫点地区开展多次反复突击灭蚊行动动员群众翻坛倒罐,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做好病例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发现、诊断病例的意识在疫点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学校和建筑工地实行晨检制度病例到指定医院实行防蚊隔离治疗疫情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2)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发病后及早就诊自觉参与防蚊灭蚊各级CDC 动态监测蚊虫密度,指导考核灭蚊效果登革热防控措施 不断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利用监测信息,及时进行预测预警。开展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伊蚊措施,切实降低伊蚊密度(如将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20 以下)。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防,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相关媒介,控制疫情传播。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报告意识,做到对登革热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医院内防蚊灭蚊,防止院内感染。登革热防控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主动就医的意识,自觉参与防蚊灭蚊等登革热预防控制行动。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疫点处理、媒介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修订并印发《登革热防治手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加强登革热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包括:登革热诊断试剂的研发和评价;媒介伊蚊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登革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地区的工作警惕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本地登革热流行风险的评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防控方案。加强和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提高疫情早期预测预警和发现能力加强对疾控、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病例和本地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开展以环境治理和清除幼蚊孳生地为重点蚊媒控制措施,切实降低伊蚊密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环境治理环境改造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排:排清积水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封填排:排清积水清:填平洼坑填平竹洞树洞1873 年我国厦门发生DF (75% 以上居民发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DF 曾波及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因患者有皮疹,称为“红痧”。1928 ~1929 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1940 年,上海至南通等地、广州、潮汕地区流行本病,山东烟台及东北地区有散发病例。我国中医对本病描述相当细致,如上海沈公健报告:“西籍原名Dengue ,译音通称登革热,今秋本阜甚为流行,初起发热,骨楚疼痛,胸胁作恶,脉数增加,病后二、三日,四肢发现鲜红色的疹点,疹点透发后,则体温渐降,各症亦减退。”1944 ~1945 年,本病流行更加严重,不仅流行于沿海地区福州,甚至蔓延到内地汉口(80% 居民发病)等地,并出现相当规模的流行。登革热防控策略及措施建议(一)预防控制目标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二)主要策略和措施根据我国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提出以下防控策略:“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重点采取以下综合性防控措施:1 、不断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利用监测信息,及时进行预测预警。2 、开展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伊蚊措施,切实降低伊蚊密度(如将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20 以下)。3 、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防,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相关媒介,控制疫情传播。4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报告意识,做到对登革热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医院内防蚊灭蚊,防止院内感染。5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主动就医的意识,自觉参与防蚊灭蚊等登革热预防控制行动。6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疫点处理、媒介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等。7 、建议卫生部尽快组织修订《登革热防治手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8 、加强登革热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包括:登革热诊断试剂的研发和评价;媒介伊蚊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登革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等。* Dengue/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average annual number of cases reported to WHO, 1955-2005 亚洲印度尼西亚今年发生了登革热大规模流行,疫情主要发生在首都雅加达,已报告20640 例病例,其中90 例死亡(截止4 月10 日)。马来西亚今年已报告12086 例可疑登革热感染病例(截止3 月26 日)。越南今年至今已报告了大约5000 例登革热病例。南美洲巴西已报告登革热病例134909 例,其中380 例已死亡(截止3 月26 日)。巴拉圭官方报告22000 例病例,17 例死亡(截止3 月23 日),但据估计,感染人数可能达400000 例。2007 年登革热国际流行情况泰国32,193 20,000 老挝5,471  越南49,400 20,980 柬埔寨4,300 10,201 台湾1,088 1,135 香港31 25 菲律宾18,802 16,929 马来西亚34,485 3,173 斯里兰卡15,477 7,000 孟加拉1,048  印度1,005 3,407 2005/2006 年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登革热发病情况印度尼西亚80,837 29,934 新加坡14,210 2527 中国登革热全国流行情况和趋势1010 1044 06 9 11 6 40 05 87 浙江99 1563 福建47 42 1348 364 401 304 488 632 6812 359 广东247 93 1606 375 405 1868 490 634 2 6836 4 367 全国04 03 02 01 00 99 98 97 96 95 94 93 地区除广东外,其他省份均为输入性病例全国(1044) 开始从柬埔寨4例,越南2例,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多米尼加各1例。但本地病例与输入性同时存在。3 例输入性,5例为外省报告输入性在国外染病输入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各输入1例广州得病一例,柬埔寨染病输入一例在马尔代夫和泰国旅游染病孟加拉染病国外染病后回国外省报告输入性从柬埔寨染病广东染病国外染病后回国广东省(1010)  湖南省(8) 云南省(6) 辽宁省(5) 福建省(3) 江西省(2) 浙江省(2) 黑龙江省(2) 北京市(1) 四川省(1) 重庆市(1) 陕西省(1)  广西(1) 山西省(1) 输入性病例备注地区(病例数)2006 年全国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及病例数国外输入局部散发局部暴发尚没有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 *  * 1950-1969 1970-1979 1980-2006 Epidemic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in Asia * * *  比较国际中国Chart1
登革热发病情况一览表年发病人数广东江苏江西湖南10月7~10月20~49岁福建广西四川贵州9~10月10~49岁上海河南9~12月20~54岁浙江流动人口北京云南山东省级流动印度10000多发病死亡589(截止9月底)
3331(截止10月8日)
美洲广东辽宁浙江云南福建北京山西黑龙江江西山东广西湖南陕西重庆河北上海河南四川吉林湖北江苏13个省10个省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登革热流行状况.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