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第17章 其他细菌.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3.2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57:4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17章 其他细菌.ppt介绍

其他细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廖芳副教授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一、生物学性状1.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2. 培养特性*吕氏血清斜面培养物含凝固的血清,生长迅速,异染颗粒明显。*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4. 抵抗力* 抗寒冷和干燥* 对湿热抵抗力弱* 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对磺胺不敏感1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1~5 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2 )免疫特点* 抗毒素免疫;*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六月以下婴儿---- 母亲成人---- 隐性感染、疫苗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假膜边缘取材* 涂片镜检:1. 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TP 混合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2. 治疗* 白喉抗毒素:皮试,尽早使用* 抗生素鲍特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流行病学特征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军团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假单胞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弯曲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流行病学特征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思考题1.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是什么?2.如何利用白喉棒状杆菌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进行临床鉴定?异染颗粒的组成成分是什么?3.假膜形成后对儿童最大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预防白喉的发生?4.百日咳病的主要威胁是什么?5.百日咳病临床经过可分几期?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四、防治原则预防1. 加强水源管理2. 人工输水管道和设施的消毒治疗首选红霉素定期清洗空调,预防军团菌病第四节* 该属包括一群G -杆菌,分布广泛*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位于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类鼻疽假单胞菌(P. Pseudomallei)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 因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后的脓汁或敷料上出现绿色,故得名* 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 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常见菌* 直或微弯G -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 ~3 根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染色荧光染色电镜图1. 铜绿假单胞菌的形态学特征* 需氧,4℃不生长,42℃生长,产生带荧光的绿色水溶性色素,有溶血环血平板上细菌生长普通培养基上细菌生长2. 培养特性* 抗原结构* 铜绿假单胞菌抵抗力较其他G-菌强,耐许多抗生素和消毒剂H 抗原:鞭毛蛋白内毒素脂多糖原内毒素蛋白免疫原性强O 抗原3. 抗原结构及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 致病物质* 毒素:内毒素(主要)、外毒素A 、细胞溶解毒素* 蛋白分解酶:胞外酶S 、弹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磷酸酯酶C * 菌体成分:菌毛、荚膜多糖2. 临床表现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 多见于皮肤黏膜受损部位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病人,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 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心内膜炎、脓胸,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引起婴儿严重的流行性腹泻* 医源性感染3. 免疫性*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分泌型IgA 的黏膜表面免疫作用标本1. 菌落特征2.  医院病区或手术室的物品、医疗器材鉴定1. 炎性分泌物、脓液、血液、脑脊液2. 色素3. 生化反应鉴定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绿脓菌素、噬菌体四、防治原则预防1. 伤口、手术器械等严格消毒2. 疫苗预防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第五节*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广泛分布于动物的肠道内* 主要引起人类的胃肠炎和败血症,为动物源性疾病* 对人类致病最常见的是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C. jejuni subsp. jejuni 1. 空肠弯曲菌空肠亚种的形态学特征* 形态细长,呈弧形、螺旋形、S 形或海鸥状* 革兰阴性* 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负染21000  电镜图革兰染色2. 培养特性* 微需氧菌,在含2.5~5%氧和10%CO2的环境中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随菌而定(37~42  ℃),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营养要求高,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 在凝固血清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6小时可见无色半透明毛玻璃样小菌落,单个菌落呈中心凸起,周边不规则,无溶血现象。空肠弯曲菌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特征(3~4 d)3. 抵抗力* 抵抗力弱,易被干燥、直射日光及弱消毒剂所杀灭,56℃5分钟可被杀死。* 对红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但近年发现了不少耐药菌株。* 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 污染食物和饮水,可引起人类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三、致病性与免疫性1. 临床表现*痉挛性腹痛、腹泻、血便或果酱样便,量多*头痛、不适、发热*通常该病自限,病程5~8 d  *败血症、脑膜炎等2. 致病物质(特异性作用尚不清楚)粘附素细胞毒性酶类肠毒素3. 免疫性* 机体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通过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灭细菌。* 激化补体,达到溶菌目的。百日咳鲍特菌B. pertussis *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白日咳杆菌* 人类百日咳因病程较长而得名* 咳嗽呈阵发性或痉挛性* 百日咳主要威胁:肺部继发感染癫痫脑病*  G -短小杆菌,有毒株有荚膜和菌毛1. 白日咳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2. 培养特性*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S型菌株(新分离):称为Ⅰ相菌,有荚膜,毒力强R型菌株(人工培养):为Ⅳ相菌,无荚膜,无毒力Ⅱ、Ⅲ相:为过渡相3. 变异4. 抗原结构及抵抗力K抗原:菌体表面成分,又称凝集原,包括凝集因子1~6 O 抗原:菌体抗原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1 h)、加热(56℃、30 min)可杀死细菌。* 传染源:  早期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潜伏期:7~14 天* 临床三期:卡他期痉咳期(阵发性剧咳)恢复期1. 临床表现:百日咳病人* 致病物质:荚膜菌毛毒素:生物活性物质百日咳毒素皮肤坏死毒素等* 特征:菌不入血,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2. 发病机理* 局部黏膜免疫,持久(主要的)3. 免疫性* IgM 、IgG 、IgA 分离鉴定鼻咽试子鲍-- 金培养基快速诊断荧光抗体法血清学诊断ELISA 法四、防治原则预防“白百破”(DPT)三联疫苗死疫苗类毒素主动免疫治疗首选红霉素第三节* 军团菌是引起军团病的病原体,首发于1976 年的美国退伍军人一次聚会,故称作军团病* 军团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天然水源及人工冷、热水管系统更多见* 军团菌在1984年被正式列入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军团菌目、军团菌科、军团菌属,其属下共有46个菌种。嗜肺军团菌L. pneumophila  * G -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Giemsa 染色:呈红色Dieterle 镀银染色:呈黑褐色1. 嗜肺军团菌的形态学特征* 端生或侧生鞭毛,有微荚膜和菌毛* 在组织中呈短杆状,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态性* 需氧菌,营养要求高2. 培养特性及抗原结构* 抗原组成:菌体抗原:分型依据,我国流行1~6 型鞭毛抗原1 )对化学消毒剂、干燥、紫外线较敏感3. 抵抗力2 )对氯或酸有一定抵抗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微荚膜菌毛毒素:细胞毒素多种酶:磷酸酯酶1. 致病物质:* 传播途径:* 临床类型:2.所致疾病:军团菌病1)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2)中央空调冷却塔用水污染军团菌而导致感染1) 流感样型(轻症型)2) 肺炎型(重症型)3) 肺外感染*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 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3. 免疫性标本抽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肺活检组织胸腔积液分离培养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 )快速诊断直接荧光试验、PCR  血清学诊断ELISA 、RIA 、乳胶凝集*  第17 章第一节* G +菌,菌体一端或两端彭大呈棒状而得名* 菌体染色不均匀,出现节段浓染或异染颗粒* 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或L形,或V形* 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 多为条件致病菌,只有白喉棒状杆菌是致病菌分类:放线菌目(Acidimicrobiales)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白喉棒状杆菌C. diphtheriae * 白喉(Diphtheria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假膜细长杆菌,粗细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形。奈瑟染色革兰染色1.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异染颗粒成分:核糖核酸+ 多磷酸盐作用:储存养料、鉴定价值Albert 染色还原在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的白喉棒状杆菌菌落(18 ~24 h )亚碲酸盐碲(黑色)根据对亚碲酸钾的还原能力、菌落形态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棒状杆菌分为3种类型:重型(gravis)、轻型(mitis)和中间型(intermedius)。重型轻型菌落不溶血、不规则、有条纹菌落β溶血、光泽、凸起3. 变异* 白喉棒状杆菌形态、菌落和毒性均可发生变异。* 无毒株溶原性细菌(产生外毒素)噬菌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 致病物质:* 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 )*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 K 抗原(K antigen )2. 致病机制1)白喉外毒素:只有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结构:B 亚单位:有结合和转位功能A 亚单位:其上有1 个催化区作用靶位:心肌和神经细胞作用特点:毒性作用大,1 分子能杀一个细胞多种细胞,特别心肌、神经细胞均有毒素受体肿瘤细胞对此毒素特别敏感作用机制:延伸因子-2 (EF-2 )灭活蛋白质↓A 亚单位2. 致病机制2)索状因子破坏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3 )K 抗原:抗吞噬3. 所致疾病:*传染源: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多在秋冬季)*临床表现: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1)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症状:炎症,坏死,纤维蛋白渗出,假膜导致窒息2)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外周神经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软颌麻痹—吞咽困难心肌炎3. 所致疾病:4. 免疫性革兰染色菌体颜色奈瑟染色典型菌体排列Albert 染色异染颗粒标本片镜下特点* 分离培养:标本接种吕氏血清斜面37 ℃6~12 h 直接涂片镜检接种亚碲酸钾琼脂平板培养黑色菌落12~18 h 灰白色小菌落(快速诊断)* 毒力鉴定:动物试验,Elek 平板毒力实验白喉杆菌菌苔沉淀线( 阳性) 含白喉抗毒素滤纸片Elek 毒力实验结果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鲍特菌属(Bordetella )是一类G -小球杆菌,位于变形菌门、β- 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产碱杆菌科,属下有8 个种。* 致病菌:对人致病:百日咳鲍特菌(B. pertussis)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对动物致病: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 bronchiseplica)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医学:第16章 中枢兴奋药.ppt
·下一医学:第17章 镇痛药.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17章 其他细菌.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