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疾病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周期性瘫痪:以反复发作的突发的骨胳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由Cavare(1863) 首先描述分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临床上以低钾型者最常见。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作为第一个离子通道病由Ptacek (1991 )提出,认为其与通道基因的突变有关。离子通道是贯穿于质膜或细胞器膜的大分子蛋白质,是信号转导的基本元件。HoPP 为骨骼肌钙通道病HoPP 至少有三种不同核苷酸替换,引起CACNL1A3 基因上推测为电压敏感性片断发生错义突变该突变可通过干扰去极化信号传递给肌浆网中RYR 而损伤兴奋-收缩偶联。病理肌浆网的空泡化。肌原纤维被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分隔。电镜下可见空泡由肌浆网和横管系统扩张形成。病变晚期可有肌纤维变性青少年期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诱发因素:饱餐、酗酒、寒冷、情绪激动等肌无力表现:四肢弛缓性对称性瘫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期血清钾及心电图可呈典型的低钾性改变,肌电图示电位幅度降低或消失根据临床征象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有家族史者更不难诊断。需与症状性低钾鉴别:甲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应用皮质类固醇等。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本型罕见,限于北欧国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早,血钾及尿钾高,血钙低肌无力特征不同:肌强直性周期性瘫痪心电图示高钾改变应与症状性低钾相鉴别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方式不定,本型罕见10 岁前发病,多于夜间发作或晨起时发作持续时间长患者极度嗜盐,血清钾正常大量补生理盐水可恢复伴心律失常型周期性瘫痪(Andersen 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时可为高、正常或低血钾,对应用钾盐敏感表现肌强直和发育畸形心电图改变大量补生理盐水可恢复防治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治疗10 %氯化钾或10 %拘椽酸钾积极治疗甲亢,可预防发作平时应少食多餐,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诱因乙酰唑胺、氨体舒通可预防发作高钾低钠饮食防治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治疗10 %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静注或10 %葡萄糖加胰岛素静滴,舒喘灵吸入预防发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噻可预防发作预感发作时可吸入-肾上腺阻滞剂防治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治疗治疗与高血钾型相同,可用钙片口服预防发作同高血钾型每日食盐10 -15 克,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避免诱因预防发作可用9-氟氢考的松和乙酰唑胺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dystrophy, PMD )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病,临床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特征,可累及肢体和头面部肌肉,少数可累及心肌。病因与发病机制为遗传性疾病,但遗传方式各不相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 )基因位点在于Xp21 上。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 ,Dys ),起支架作用,可保护肌膜抵抗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而不致受损。患者因基因缺陷而肌细胞内缺乏Dys ,造成功能缺失而发病。PMD 的基本的肌肉病理变化为肌纤维坏死和再生,肌膜核内移,出现肌细胞萎缩和代偿性增大相嵌分布肥大肌细胞横纹消失玻璃样变,肌细胞坏死肌细胞内可见大量脂肪和结缔组织增生肌活检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抗肌萎缩蛋白大量缺失肌细胞萎缩及代偿性增大Duchenne 型(DMD )X 性连隐性遗传,女性为基因携带者,所生男孩约50 %发病,患病者罕见起病隐袭,4岁前发病,鸭步。Gowers 征“翼状肩胛”, 心肌损害。90% 伴双腓肠肌假性肥大肌电图示典型的肌原性损害,CPK 、LD 显著增高;醛缩酶和GOT 可增高。尿中肌酸增加,肌酐减少。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翼状肩胛鸭步Becker 肌营养不良(BMD )性连隐性遗传,比DMD 少见。发病年龄多为5~25 岁间临床表现类似DMD ,但进展缓慢;多不伴有心肌受累,或仅轻度受累。血清CPK 及LDH 也可显著增高病程可达25 年以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龄自儿童至中年不等,青春期为多早期症状为面部表情肌无力萎缩,翼状肩胛一般不伴心肌损害肌电图为肌原性损害血清肌酶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病情进展缓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散发病例并不少见发病年龄在10 ~20 岁之间首发症状为骨盆带肌肉萎缩呈鸭步, 肩胛带肌肉萎缩出现“翼状肩胛”, 腓肠肌假性肥大。血清肌酶常显著增高;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心电图正常病情进展缓慢,平均于发病后20 年左右丧失行动能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多在40 岁左右首发症状为上脸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双侧对称。CPK 正常或轻度升高。其他类型:眼肌型肌营养不良较为罕见,病变主要限于眼外肌临床表现和遗传方式血清肌酶测定及肌电图基因检测抗肌萎缩蛋白检测肌肉病理检查少年型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属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青少年起病,表现为四肢近端对称性肌萎缩,貌似肌病,但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为神经原性损害,肌肉病理为群组性萎缩,符合失神经支配慢性多发性肌炎无遗传病史,病情进展较缓慢。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肉病理改变符合肌炎的表现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较好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以一般支持疗法为主。患者尽可能从事日常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继发感染。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应尽早检出病变基因携带者已怀孕的基因携带者可用DNA 探针进行产前检查如发现胎儿为DMD 或BMD ,则应早期进行人工流产,可防止病儿的出生。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周期性瘫痪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运动终板示意图骨骼肌超微结构示意图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概念病理修复后的肌细胞结构临床表现-假肥大型临床表现-假肥大型临床表现-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临床表现-眼咽型肌营养不良诊断鉴别诊断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