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夏季热.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37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15:4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夏季热.ppt介绍

夏季热张颖群医师概述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本病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如东南、中南及西南等气候炎热地区。发病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病尤多,但在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有的病儿可连续数年发病,而随着年龄增大,其发病症状可逐年减轻,病程亦较短。本病若无其它合并症,预后多属良好。发病原因主要与小儿体质因素有关。有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如早产儿、未成熟儿,肾气不足者;有因后天脾胃不足,发育营养较差,脾胃虚弱者;有因病后体虚,气阴不足者,入夏后不能耐受暑热气候的熏蒸,易患本病。暑性炎热,易耗伤津液。小儿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又暑易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则水液下趋膀胱,而出现尿多清长;又肺津为暑热所伤,肺主清肃,外合皮毛腠理,司开合,津气两亏,水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则腠理闭塞,故见少汗或汗闭;汗与小便,都属阴津,异物而同源,所以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津伤则必饮水自救,因而形成汗闭、口渴多饮、多尿的证候。根据暑易伤津、耗气、夹湿等特点,以及小儿体禀有肺胃阴亏或脾肾阳虚等因素,因此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其病机与转归各有不同。疾病初起,暑热多伤津伤气,而易出现肺胃气阴两伤证;疾病迁延,或素体脾肾虚弱,外为暑气熏蒸,内则真阳不足,则易出现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本病虽发生于夏季,但无一般暑邪致病而入营入血,内陷心肝的传变规律。本病为"暑气熏蒸"而致,多无急性变化,至秋凉后有向愈之机,但缠绵日久者,也会影响小儿身体素质。诊断要点发热:大多数病儿表现为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多饮多尿:病儿口渴多饮,尿亦频繁、清长。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其它情况:病初起时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感冒症状,但多不严重,发热持续不退时可见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烦躁不安。病程:多数历时1~2月,亦可长达3~4月,直至秋凉后发热及其它症状逐渐消退。实验室检查:血象除部分病儿周围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鉴别诊断需与疰夏相鉴别,该病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食欲不振,精神倦怠,无汗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一)辨证要点本病是因暑气熏蒸而发病,多伤气阴,辨证要区别是否累及上焦肺胃气阴,还是损及下焦肾之阳气。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但发热口渴多饮,纳食如常,舌红,脉数,为暑伤肺胃证;发热持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食欲渐见减退,面色出现苍白,身体日渐消瘦,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肢端欠温,精神疲乏,舌淡,脉无力等,则为上盛下虚证。(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原则。清暑泄热,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常用辛凉清暑之品,不宜过用苦寒,以防化燥伤阴。益气生津,着重于补中气,养肺胃,常用甘润之品,不能过于滋腻,以防滞邪。若病久病重及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炎,则宜温肾阳,清心火,佐以潜阳固涩,生津止渴,温上清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避暑降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凉爽。(三)分证论治暑伤肺胃证候 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愈高,发热亦愈高,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分析 暑伤肺胃,气阴亏损。患儿禀赋不足,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而内热炽盛,故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喜饮;暑热愈盛,熏蒸愈热,热淫于内,故发热愈高,精神烦躁;肺津伤则化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故头额、肌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暑伤气,虽频频渴饮,而气不化水下趋膀胱,出现尿多清长;肺胃阴津被灼而损耗,故皮肤、口唇干燥。舌苔薄黄,脉数,为暑气所伤之证。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药 王氏清暑益气汤。常用药:西瓜翠衣、荷梗解暑清热,西洋参(亦可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益气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泻火,粳米、甘草益胃和中。加减:纳呆食少,神倦者,加麦芽、白术健脾消食;烦躁明显者,加莲子心、竹叶心清心安神;如兼有外感伤暑症状者,方中去黄连、北沙参、麦冬,加薄荷、豆卷疏表清暑;如兼有湿邪,舌苔白腻者,方中去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木香、佩兰、扁豆花清暑化湿。上盛下虚 证候 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小便澄清,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分析 热淫于上,阳虚于下。本证多见体禀虚弱,病势缠绵的后期,虚实并见,虚多于实。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故临床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大便稀溏,下肢清冷,小便澄清如水等一系列脾肾阳气不足的征象。暑气为患,阴液必耗,阴虚生热,引动心火,故发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命火虽属肾阳,而寓于肾阴之中,肾又称水火之脏,水不济火,则阳易浮越,故可见虚烦不宁等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则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象。治法 温补肾阳,清热护阴。方药 温下清上汤。常用药:附子下温肾阳,黄连上清心火,龙齿、磁石潜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白莲子、缩泉丸温肾固涩,收敛小便,石斛、蛤粉清热生津止渴。加减:若心烦口渴,舌红赤者,加淡竹叶、玄参,以清心火,除烦热。如口渴不止,小便既多又清,属胃热耗伤阴津,肾阴肾阳俱见亏损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与金匮肾气丸合治。(一) 中成药剂生脉饮口服液 每服5ml,1日3次。用于暑伤肺胃证。(二) 单方验方荷叶、西瓜翠衣各5g,地骨皮、生地各3g,大枣、五味子各2g。1日1剂,水煎滤取药液,加白糖少量,频频饮服。用于暑伤肺胃证。蚕茧20只,红枣20枚,乌梅5g。煎汤饮,每日1剂。用于暑伤肺胃和上盛下虚证。(三) 针灸疗法取足三里、中脘、肾俞、大椎、风池、合谷等穴,视病情行补泻手法。如下元肾阳不足者,针后加药条灸,每穴2~3分钟,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四) 推拿疗法推三关、退六腑各200次,分阴阳、推脾土各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揉内庭、解溪、足三里、阴陵泉,摩气海、关元各3分钟。1日1次,7日为1疗程。用于暑伤肺胃证。注意防治各种疾病,特别是麻疹、泄泻、肺炎、疳证等,病后注意调理,恢复体质。改善居住环境,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凉爽,或易地避暑。注意营养,饮食宜清淡,多补充水分,可用西瓜汁、银花露、绿豆汤等代茶。高热时可适当用物理降温,常洗温水浴,可帮助发汗降温。避免着凉、中暑,防止并发症。夏季热 是一种与体质因素和夏季高温有关的时令疾病,本病的概念有三要素:上盛下虚证 小儿夏季热的一种证候。上盛指暑热熏上,心火亢盛,表现为烦闹不安、口渴多饮、身热不退;下虚指命门火衰,虚阳浮越,表现为下肢清冷、溲清频数、身热起伏。本证病机热淫于上、阳虚于下,是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证,但仍以元阳不足为本。发病机理 本病发病原因有两个方面:内因:体质因素为主,主要是患儿的肺、脾、肾功能不足;外因:暑气熏蒸,此属正常六气之一,非暑邪侵犯致病。由于体质虚弱,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机体寒热阴阳失调。病理演变 病理演变有4要点:发热,为暑气熏蒸肺胃;多饮,为暑热伤津,饮水自救;多尿,为肺脾肾功能不足,加之暑热伤气,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汗闭,为气不布津,肺司开合不利,加之尿多阴液内亏,汗液乏源所致。四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故证候一时难解。临床诊断 掌握5个要点;发病限定在夏季;发热时间长,1~3月。发热程度随气温高低而变化;多饮多尿,一般发热喜饮的病人多小便短赤,而本病表现尿多清长;汗少汗闭,扪之皮肤干燥无汗;排除其它发热性疾病,如感冒、结核、伤寒、肝炎、败血症等。证型辨识 夏季热暑伤肺胃证与上盛下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饮、多尿、汗闭,但是前者累及气阴,后者损及阳气,治疗方法显然不同,明确辨识这两种证候十分重要。一般可从2方面着手:病程:病程短者多属暑伤肺胃;病程长者多属上盛下虚。临床表现:症状较轻,精神较好,口唇干燥,口干舌红,脉数有力者为暑伤肺胃;症状较重,精神萎靡,下肢清冷,面白舌淡,脉细无力者为上盛下虚。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夏季热的中医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不注意预防护理,单纯药物治疗常不能获得理想疗效。预防措施,曾经发病的夏季热患儿最好在夏季来临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或易地避暑。护理的主要措施是改善患儿夏季居室生活的小环境,保持凉爽的室温,多饮水及西瓜汁、绿豆汤、银花露等清凉饮料。论述题夏季热为何不见入营入血、内陷心肝的病变?~完~   答案夏季热因内有素体不足,外有暑气熏蒸而发病。虽有发热为主证,但以内伤发热为主。不是感受外邪而产生的时行热性疾病,没有暑邪,自然也不会发生外感热病所致入营入血、内陷心肝的病变。《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暑热症》“三十年代初,每逢夏季,上海盛行此病。当时对此病作各种化验检查,均未能发现异常,既非伤寒,又非尿崩症。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单独的病症,病机主要是元阳虚于下,邪热淫于上,形成上盛下虚。……创制温下清上汤。”蒋治平.治疗小儿夏季热24例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7;28(2):21患儿24例,随机分二组,各12例。一组用加减五叶芦根汤:佩兰2g,藿香叶、薄荷各3g,参须5g,麦门冬、芦根、天花粉各10g,鲜荷叶15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二组用清暑益气汤:黄连1.5g,麦门冬、粳米各10g,鲜荷梗、鲜西瓜皮各30g,石斛、参须各5g,知母、淡竹叶各3g,甘草1g,煎煮以粳米熟为度,每日1剂,分2次服。两组患儿均治疗5天,第6天停药观察三项主要症状、体征(体温、饮水量、尿量)的改善情况,以评价疗效。结果:加减五味芦根汤组治疗前三项主要症状总分平均为7.84,治疗后总平均分为1.63,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减少6.19±0.66,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结果痊愈4例,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夏季热.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