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述一、什么产品需要注册保健食品定义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两大类:功能性保健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必须申请保健食品的:1. 宣称具有上述功能的产品;2. 使用特定原料的产品,如人参、蜂胶、淫羊藿、三七、益母草、当归、姜黄、大黄、芦荟、红景天、西洋参、黄芪等。禁止申请保健食品的含有禁用成分的产品不能申请保健食品,如保护动植物、川乌、巴豆、水银、关木通、夹竹桃、朱砂、蟾酥等,以及其他规定不可使用的原料。保健食品的两大特征一是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二是功能性,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不能治疗疾病,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一)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保健食品―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规定的每日服用量;国食健字(二)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主要是调节人体的机能不能有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可以长期使用口服国食健字二、注册进口保健食品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进口产品注册申请是指申请人拟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申请人资格中国境外厂商或产品所有人(非个人)先决条件:在生产国生产和销售1 年以上在中国大陆地区有分支机构或境内代理三、保健食品可以申请哪些功能四、保健食品批文所有权及有效期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国食健字J+4 位年代号+4 位顺序号批文所有权:属于申请人,即境外厂商或产品所有人。有效期:5 年。期满后进行再注册(续证)。五、进口保健食品注册涉及机构审批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主管全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进口保健食品的审批。相关部门:SFDA 食品许可司【(2008 年7 月设立)原为药品注册司】具体承担保健食品的审批职责。SFDA 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托, 负责组织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认定的检验机构(中国CDC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唯一)负责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 或人体试食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等;承担样品检验和复核检验等具体工作。重点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2004 年6 月16 日正式挂牌(中保办加挂)。主要职责:(1 )负责组织保健食品的技术审查和审评工作。(2 )配合国家局制定或修订保健食品技术审评标准、要求及工作程序。(3 )协助国家局制定保健食品检验机构工作规范并进行检查。人员编制:50 名,其中20 名用于保健食品审评工作。组织结构:负责人:中心主任,设保健食品事务主任助理一名,负责协调工作。下设三个处:一处职责:负责保健食品产品配方的技术审评;制定保健食品审评计划及进度协调;负责保健食品审评意见的审核;负责上报保健食品的审核;负责审评产品档案的管理。 二处职责:负责保健食品功能学、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的技术审评。三处职责:负责保健食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功效成分的技术审评。贰立法情况一、主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 年10 月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 号公布)第22 条、23 条和45 条对保健食品审批和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 年3 月15 日卫生部令第46 号发布)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主要法规。2005 年7 月1 日由SFDA 颁布实施)对保健食品的申请与审批、原料与辅料、标签与说明书、试验与检验、再注册、复审、法律责任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修订版将于2010 年实施。共分两个部分:一、正文,共九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请与审批第三章原料与辅料第四章标签与说明书第五章试验与检验新《办法》涉及进口注册的主要变化允许申报的保健功能05 版《办法》:不限制同一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个数。新《办法》:同一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不得超过两个。第七条还规定:将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功能范围。即允许申报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和评价原则将会与时俱进、随时调整。营养素补充剂05 版《办法》:审评制。新《办法》:拟试行备案制管理,如何备案另行规定。关于技术转让05 版《办法》:《进口保健食品产品注册证》可以申请境内及境外转让。新《办法》:《进口保健食品产品注册证》不得申请转让。二、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1 )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评委员会章程等有关相关产品审批工作规章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1999] 第76 号),内容包括: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章程;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工作制度;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人员守则。卫生部保健食品申报与受理规定(卫法监发[1999] 第150 号)卫生部关于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1999] 第233 号)卫生部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的通知(卫法监发[2000] 第20 号)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卫法监发[2001]109 号,2009 发新规定)卫生部关于规范保健食品技术转让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71 号)卫生部关于暂不受理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35 号)规范性文件(2 )卫生部关于印发真菌类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84 号)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60 号)卫生部关于规范已获批准的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原料备案或变更申请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229 号)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88 号)卫生部关于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告(卫法监发[2001]267 号)卫生部关于印发核酸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27 号)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 号)规范性文件(3 )卫生部关于印发以酶制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0 号)关于征求《保健食品试验注册检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09]308 号)关于受理保健食品技术转让、变更注册申请有关问题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277 号)关于对《含辅酶Q10 保健食品产品注册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09]133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 号)关于征求《关于系列保健食品使用同一批准文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10]99 号)重点规范性文件解析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 号)详见下文原料辅料篇。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卫法监发[2001]109 号,2009 发新规定)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名称; 名称由品牌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组成。系列产品应采用同一品牌名和通用名。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不得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不得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语言:如“高效、速效、第几代”。不得使用人名、地名(注册商标除外)。不得使用特定人群名称。不得使用外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以维生素等原料命名的除外,如维生素C 。一般以产品的主要原料命名,并使用科学、规范的原料名称,两种以上原料组成的保健食品,不得以单一原料命名。通用名字数不超过10 个。不得使用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配方为单一原料并以原料名称命名的除外。叁审批流程、周期及费用一、申请与审批流程第一步:检验(对应:认定的检验机构)保健食品注册检测项目:所有产品必做: 卫生学、稳定性、功效成分、毒理安全性(营养素补充剂除外)仅动物功能试验,以下功能的产品须做:增强免疫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改善睡眠、增加骨密度、缓解体力疲劳、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仅人体试食试验,以下功能的产品须做:缓解视疲劳、祛痤疮祛、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改善皮肤油份动物功能试验、人体试食试验两者皆须做,以下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促进排铅、清咽、促进泌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改善营养性贫血、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另,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还需要加做兴奋剂检测试验。第二步:申请(对应:SFDA 受理中心)检验完成后,向SFDA 提交以下资料进行注册申请(本环节不收费,委托我公司代理,只需提供以下红字部分材料): (一)进口保健食品注册申请表; (二)申请人营业执照或者其它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三)提供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通用名称与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材料; (四)申请人对他人已取得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 (五)提供商标注册证明文件(未注册商标的不需提供); (六)产品研发报告(研发思路,功能筛选过程,预期效果等); (七)产品配方(原料和辅料)及配方依据;原料和辅料的来源及使用的依据; (八)功效成分/ 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功效成分/ 标志性成分检验方法; (九)生产工艺简图及其详细说明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十)产品质量标准及其编制说明(包括原料、辅料的质量标准); (十一)直接接触产品的包材种类、名称、质量标准及选择依据; (十二)检验机构出具的试验报告及其相关资料, (十三)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十四)其它有助于产品评审的资料; (十五)两个未启封的最小销售包装的样品; (十六)生产国(地区)有关机构出具的该产品生产企业符合当地相应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 (十七)由境外厂商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注册事务的,应当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委托境内的代理机构办理的,提供经过公证的委托书原件以及受委托的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十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