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第14章 分支杆菌属.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13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57:3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14章 分支杆菌属.ppt介绍

第14 章分枝杆菌属第四军医大学徐志凯教授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节的病理组织中,已发现人类在史前时代已患过结核病。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献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能确定致病的成因。19 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床。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许多当年杰出的人物罹患结核病: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等。结核病的流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家的思想。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在1882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结核杆菌,结核病的致病细菌。他还证明了这种微生物是可以在培养基里培养出来的。这一发现使得结核的实验研究成为现实。世界结核病防治现状自发现MTB 以来,全球约有两亿人死于TB ,且疫情发展日趋严重。WHO 已将TB 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并于1995 年起将每年的3 月24 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TB 的认识。据WHO预计,目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了MTB。全球现有TB病人2000万。TB的死亡将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于TB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TB的形势尤其严峻,全球98%的TB死亡和95%的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属于全球22 个TB 高负担国家之一,TB 的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 位。我国TB 的流行具有“五多一高”的特点:MTB 感染人数多。现患肺TB 病人多。TB 死亡人数多。耐药TB 人多。农村TB 人多。传染性肺TB 患者疫情居高不下。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是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1.形态与染色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大小约1~4×0.4 μm,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珠状、短棒状、长丝形等。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1 )脂质(Lipid ):占菌体干重20 ~40% ,占胞壁干重60% ,主要是磷脂、脂肪酸和蜡质,大多与蛋白质或多糖结合成复合物。①磷脂: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可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②脂肪酸:在脂质中比重较大,与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其中6,6-双分枝菌酸海藻糖具有破坏细胞线粒体膜,毒害微粒体酶类,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和吞噬,引起慢性肉芽肿的作用。具有该物质的结核杆菌毒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能紧密黏成索状,故称索状因子。③蜡质D :胞壁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肽糖脂与分枝菌酸复合物,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具有佐剂作用。④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毒株细胞壁中,能抑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使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存活。这类糖脂能结合中性红染料产生中性红反应,借此可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有无毒力。(2 )蛋白质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重要的是结核菌素(tuberculin )。结核菌素与蜡质D 结合,能引起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3 )多糖多糖常与脂质结合存在于胞壁中,主要有半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等。多糖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而多糖抗原Ⅱ是阿拉伯甘露聚糖,是分枝杆菌发生凝聚反应的特异性表面抗原。(4 )核酸核糖体核糖核酸是本菌的免疫原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近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壁外尚有一层荚膜。一般因制片时遭受破坏而不易看到。若在制备电镜标本固定前用明胶处理,可防止荚膜脱水收缩,在电镜下可看到菌体外有一层较厚的透明区,即荚膜。抵抗力较强:干痰中可存活6~8个月;在3%HCl、6%H2SO4或4%NaOH溶液中能耐受30 min,因而常以酸碱处理严重污染的样本,杀死杂菌和消化粘稠物质,以提高检出率。5 .变异性对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较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菌株常伴随活力和毒力减弱。菌落、毒力等也易发生变异。1908 年Calmette 和Guérin 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 次传代,历时13 年,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称为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一)肺部感染1.原发感染多见于儿童。随飞沫和尘埃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细胞内寄生。原发灶内结核杆菌可经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建立,原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极少数免疫力低下者经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一)肺部感染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由于机体已形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再次侵入的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局限能力,故继发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1. 免疫性(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2.超敏反应3.结核菌素试验3.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强阳性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婴儿。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原发感染早期、正患严重结核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用过免疫抑制者)也可能出现阴性反应。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可引起麻风病。该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病菌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可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从1985年以来,麻风病在全球的流行已降低90%。1985年全球有122个国家呈地方流行,到2003年已减少至10个,集中在非、亚和拉丁美洲,高发国家为印度、尼泊尔和巴西。该病在我国仅剩二百余例。形态上酷似结核分枝杆菌,亦表现明显的抗酸染色特性,常在患者破溃皮肤渗出液的细胞中发现,呈束状排列。该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某些类型患者的渗出物标本中可见大量麻风分枝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这种细胞的胞质呈泡沫状,称为泡沫细胞或麻风细胞,这是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个主要区别。麻风分枝杆菌是至今唯一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以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足垫或接种至犰狳可引起动物的进行性麻风感染,是研究麻风病的主要动物模型。麻风分枝杆菌抗酸染色自然状态下麻风分枝杆菌只侵害人,细菌由患者鼻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精液或阴道分泌液中排出,故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皮肤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家庭内传播多见。流行地区人群多为隐性感染,幼年最敏感。潜伏期长,平均2~5年,长者可达数十年。发病缓慢,病程长,迁延不愈。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变化、细菌检查等可将大部分患者分为瘤型麻风和结核样型麻风;介于两型之间的少数患者又可再分为两类:界限类与未定类,两类可向两型转化。思考题1 .试述结核杆菌的染色、培养、致病物质及感染特点。2.何谓结核菌素试验?解释其原理与应用。3.结核菌素试验应用:①诊断婴幼儿的结核病;②测定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效果;③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用于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3 .结核菌素试验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类型,应采取病灶部位的适当样本。如肺结核取咳痰(最好取第一次晨痰,挑带血或脓痰);肾或膀胱结核以无菌导尿或取中段尿液;肠结核取粪便;结核性脑膜炎取脑脊液;脓胸、肋膜炎、腹膜炎或骨髓结核等则穿刺取脓汁。1.直接涂片染色咳痰、无菌采取的脑脊液、导尿或中段尿。抗酸染色法2.分离培养3.动物试验:豚鼠或地鼠4.结核分枝杆菌核酸及抗体检测:PCR,ELISA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接种卡介苗能极大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婴儿出生后即接种,较大儿童须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接种。接种后6~8周结核菌素试验即可阳性,阳转率可达96~99%,表示接种者已有免疫力。阳性反应可维持约5年。治疗:早期、联合、足量、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水杨酸、乙胺丁醇等。四、防治原则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涂片染色镜检患者鼻黏膜或皮肤病变处取刮取物做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查有无排列成束的抗酸杆菌存在。一般瘤型和界限类患者标本在细胞内找到抗酸染色阳性杆菌有诊断意义,而结核样型患者标本中则很难找到抗酸阳性杆菌。也可以用金胺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以提高阳性率。病理活检也是较好的诊断方法。2 .麻风菌素试验应用原理和结核菌素试验相同。麻风菌素常由麻风结节病变组织制备。此试验在诊断上意义不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主要依靠早期发现、早期隔离及早期治疗患者,特别对密切接触者要做定期检查。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治疗:麻风药物主要是砜类,如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等。利福平也有较强的抗麻风分枝杆菌作用。为防止耐药性产生应采用多种药联合治疗。四、防治原则* * 一、生物学性状抗酸染色(Ziehl-Neelsen )显示痰标本中染为红色的特异性抗酸细菌(结核杆菌)。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浆质等呈蓝色。结核杆菌的抗酸性取决于胞壁内所含分枝菌酸残基和胞壁固有层的完整性。2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固体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最适pH为6.5~6.8,最适温度为37℃。生长缓慢:18~24 h繁殖一代,接种后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为干燥、坚硬、表面呈颗粒状、乳酪色或黄色,形似菜花样。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粗糙皱纹状菌膜生长。不发酵糖类:与牛分枝杆菌的区别在于前者可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而后者则不能。3.主要菌体成分及其作用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分,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医学:第13章_胶剂.ppt
·下一医学:第14章 肝功能不全.ppt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14章 分支杆菌属.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