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呼吸机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分类机械通气模式及进展通气方式选择呼吸参数的调节机械通气治疗的注意事项、常见问题机械通气的撤离呼吸机应用适应证(一)急慢性呼吸衰竭肺水肿ARDS 胸部创伤、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呼吸机应用适应证(二)呼吸中枢控制失调呼吸酸碱平衡失调肺通气弥散功能障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呼吸机使用禁忌证大咳血、呼吸道阻塞、窒息;肺大泡有发生气胸或纵隔气肿可能者。分类:——按通气类型定压型呼吸机定容型呼吸机因定容型与定压型各有优缺点,因此研制双重控制模式(dual control modes) 希望兼备两者优点,但从物理学上同时进行双重控制又不可能。可行的方法仅有以下两条:1、每次呼吸先以定压型(如PSV 模式),不足的容量再以定容型补充(如定容型辅助-控制通气VA-CV 模式),此即VAPS 模式。2、每次呼吸均以定容型(如PCV 或PSV 模式)通气,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肺胸顺应性,自动地逐步调整吸气压来维持潮气量的恒定,此即PRVC 和容量支持技术(VS )的工作原理。机械通气模式简介(一)无创正压通气优点为经鼻或面罩流量触发压力支持通气,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其并发症。因此具有减少痛苦,保持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常进食、讲话。缺点1 、常有憋闷感;2 、人机配合协调需有积极的心态并经相当时间的适应过程;2 、死腔量较大;3 、经常发生漏气4 、发生呕吐等时如不及时发现易出现窒息等并发症;5 、应用不当或配合不佳反可增加氧耗量加重心衰;(二)控制或/和辅助通气控制通气控制通气即机械控制通气(CMV )也称间歇正压通气(IPPV ),呼吸机按预调参数送气,病人不能控制呼吸机的任何参数,全部呼吸做功由呼吸机承当。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辅助通气由病人触发呼吸机通气,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其他参数预先设置,呼吸机承当了大部分呼吸做功,用于有自主呼吸但呼吸较弱的病人。(三)间歇指令通气(IMV )这是一种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的通气模式;在两次正压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自主呼吸时呼吸机提供大流量气流。(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指机械通气是在病人的触发下进行的,可减少人机对抗。因允许病人自主呼吸存在,有利于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常用于撤机过程中。(五)压力支持通气(PSV) 概念仅使用于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吸气时呼吸机开始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升高到预置值,并维持这一水平;当自主吸气流速降低到最大吸气流速的25% 或预置值时,停止送气,病人开始呼气。特点呼吸频率和吸呼比由病人自主决定,压力小于20 cmH2O 时大部分呼吸做功由病人自己完成,反之呼吸机承当了大部分呼吸做功。与完全自主呼吸相比,获得相同的潮气量病人做功较少,相同的吸气强度获得较大的潮气量。常单独或与其他模式配合用于撤机。(六)持续气道正压(CPAP) 用于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起辅助呼吸的作用。病人通过持续正压气流或启动按需活瓣系统进行吸气,正压气流大于病人吸气气流;同时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使吸气期和呼气期的气道压均高于大气压。(七)自动模式(auto mode) 是尽量多地用支持通气(压力或容量支持PS 或VS ),并以控制通气如压力控制或容量控制(PC 或VC )作后备保证通气安全。自动模式与压力支持通气(PSV )加窒息通气(apnea ventilation) 的区别(一):自动模式的支持通气与控制通气间的转换是双向的,当患者有连续2 次的触发时呼吸机会自动从控制通气转回支持通气;自动模式与压力支持通气(PSV )加窒息通气(apnea ventilation) 的区别(二):窒息通气在启动后即以控制模式通气,同时发出报警,即使患者以后有触发功能呼吸机也不会自动转换回支持模式。通气模式应用新观念——主要是保留和扶持自主呼吸。与常规通气相比有以下优点:1:降低胸内压使血流动力学较少受正压通气影响,增加各重要脏器灌注;2 、改善和促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呼吸效率;3 、便于患者活动,通过主动咳嗽改善气道分泌物的廓清;4 、有较好的通气/血流(V/Q )比例;5 、便于撤机。新通气模式——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BIPAP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 )CPAP 是使患者在持续正压的条件下进行完全自主呼吸BIPAP 和APRV 则是使患者在两个压力水平上交替进行自主呼吸,在高、低压力水平自主呼吸是完全保留的,APRV 实际上是低压力时间很短的BIPAP 的一种特殊类型;当然也可将BIPAP 看成是在CPAP 基础上加压力控制通气,以定压通气扶持自主呼吸。——压力支持自主通气(PAV )即是为患者提供与其自主呼吸产生的气道压成比例的压力支持,是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扩大。——闭合环路通气模式(CLV) :闭合环路(closed loop) 是自动控制学的术语,与自动反馈控制(servo-controlled) 意义相同,也就是说此类模式是全自动控制或智能通气模式。呼吸机模拟医生实施机械通气的全过程,自动监测各项指标,分析结果并及时自动调整呼吸机参数。CLV 呼吸机采用了高精度传感器、快速反应的阀门系统和微电脑三大先进技术。能快速自动监测阻力、顺应性、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 、潮气量(VT) 、有效潮气量(VA) 、每分通气量(VE) 等微电脑对输入参数、监测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输出参数对呼吸机进行调控。此即是CLV 工作流程。综合近年文献属CLV 模式的有:VAPS 、PRVC 、VS 、MMV (每分指令通气)、ASV 、PAV 等。此外处于研究开发的气道闭合压控制压力支持,简称P0.1 控制模式(P0.1 control mode) , 以知识为基础系统,机械通气的模糊逻辑控制和神经调节通气辅助。通气方式I 、辅助呼吸1 、压力支持通气(PSV );2 、间歇强制通气(IMV );3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 );4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 )II 、机械控制呼吸1 、间歇正压通气(IPPV )2 、持续正压通气(CPAD )3 、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4 、间歇正负压呼吸(IPNPB )5 、深吸气呼吸(SIGH )6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7 、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临床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有1 、辅助-控制通气(A-CV )2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3 、压力支持通气(PSV )4 、SIMV+ PSV 5 、小潮气量低PEEP (1.6 ~1.7kpa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开放肺通道通气6 、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据2000 年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Esteban 等对南北美洲、西班牙、葡萄牙的412 个内科、外科ICU 调查发现临床医生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仍是A-CV 、PSV 、SIMV 、SIMV+PSV ;我国国内急诊、ICU 也是如此。此现象说明许多通气新模式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其确切效果。呼吸机技术上的发展、商业上的利益和竞争导致了通气模式名称上的不一致,形成一式多名现象,带来了概念上的紊乱和学术交流上的困难。呼吸参数的调节1、呼吸频率:8-14 次/分,一般为12 次/分。COPD 和ARDS 者例外。2 、潮气量:6-15 ml/kg ,一般为8-10 ml/kg ,然后根据临床及血气结果作适当调整。对ARDS 患者提倡小潮气量(6-8 ml/kg ),快频率高PEEP 的方法。3 、吸呼时比(I:E):通常为1:1.5-2 ,COPD 者可调至1:3-5 ,反比通气则为1-4 :1。4 、吸气流速(Flow ):成人一般为30-70 L/min ,可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病情等因素作适当调整。安静、睡眠时可降低流速,发热、烦躁、抽搐等情况时要提高流速。5 、吸入气氧浓度(FiO2 ):长时间吸氧不超过0.5-0.6 ,否则会发生氧中毒。可从高浓度开始,根据PaO2 逐渐下调。6 、触发灵敏度的调节:压力触发时通常为1-3 cmH2O ,流量触发则为3-6 L/min ,具体应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大小调整。流量触发更为敏感,需设定基础气流和流量敏感度。灵敏度太高,可导致自动切换。灵敏度太低,可增加呼吸功,或不能启动通气。7 、吸气暂停时间:(Pause time ):一般为0—0.6 秒,不超过1秒。9、PEEP 的调节:当FiO2≥0.6 ,PaO2≤60 mmHg 时应加PEEP 。每次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不能太大,一般为2-3 cmH2O ;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一般为1小时以上。临床常用的PEEP 值为3-10 cmH2O ,很少超过15 cmH2O 。10 、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气时间的关系:不同的呼吸机调节方法不同,有的呼吸机可直接调出,有的则通过吸气流速、吸呼比、呼气时间等参数间接调出。1、肺静态顺应性定义——肺充气后无气体流动时的单位压力肺扩张程度,是衡量肺弹性程度的静态指标。危重病人测定困难。机械通气新策略(延长吸气时间) 1 容留时间变长,加强气体交换2 增加平均气道压,改善通气血流比3 FRC 增加机械通气新策略(保证自主呼吸) 1 减少心血管抑制2 减少肝、肾、内分泌影响3 减少气道压、容量伤4 减少人机对抗 机械通气新策略-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rbia ) 允许CO2 逐步升高(5-10mmHg/h),PH 适度降低。血气正常不是最重要目标,免受机械通气副作用VILI 。(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快频率、适当的PEEP 通气策略。(四)注意脑保护——以往采用保持持续低碳酸血症以减轻大脑酸中毒、缩血管、降颅压。新近研究表明:低碳酸血症加重脑缺血、缺氧,影响CPR 的抢救成功率;原因是心搏骤停后血流的恢复可导致持续10-30 分钟反应性的一过性充血,尔后伴长时间的低血流状态,造成少血流与高代谢间的矛盾,影响脑复苏。——脑保护性通气策略机械通气应避免高通气或低通气,维持正常血碳酸浓度为宜避免使颅内压升高(增加潮气量、PEEP 、气道阻力等)保证维持有效脑灌注(五)注意循环功能的保护:机械通气不适当可影响循环血液回流、降低心排量、使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注量下降,加重加快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心肺复苏后的机械通气治疗基本原则:给机体完全通气支持、保证适当的气体交换。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容量通气模式进行通气治疗,如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具部分自主呼吸能力时)改用部分通气辅助支持。2、撤离模式据调查最常用的撤机模式是PSV ( 占36%) ,SIMV+PSV ( 占28%) ,SIMV 5% ,间歇自主呼吸试验包括用T型管、持续气道正压(CPAP) 或Flow-by 占17% ,每天自主呼吸试验4% ,其他方法如BIPAP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用占9% 。3、影响拔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自主呼吸咳嗽力量气管内分泌物的量血红蛋白>100g/L PaO2/FiO2>300 3、PEEP 撤除:过早撤除PEEP ,不但会重致低氧血症,而且即使恢复原PEEP 或更高PEEP 也不一定能恢复原PaO2 ,另也可造成肺瘀血、恶化呼吸循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