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24团体行为与管理.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189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03:3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管理心理学-24团体行为与管理.ppt介绍

管理心理学-24团体行为与管理.ppt
第八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什么是团体(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组织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主要特征和条件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2 、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 、团体成员之间,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有“同属一群的感受”,行为上相互依赖与作用。 4 、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 (三)集体与团队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团体的高级形式被称之为集体。只有集体成员至少多数成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集体。 我国和前苏联习惯称集体,而西方习惯称团队。团队是指由组织中的正式关系而使各成员联合起来形成的,有相互归属的感受和协作精神的团体。 (四)工作团队与工作团队 美国学者罗宾斯( S·P·Robbins) 将团体分为工作团体( work-group) 与工作团队( work-team) 。 两者的区别:目标不同、协调配合不同、责任不同、技能不同。 二、团体的种类(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1 、定义 正式团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这是由一些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感情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而成。 2、非正式团体的形成原因 (1)价值观念的一致性; (2)利益的一致性; (3)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一致性; (4)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相似的人,容易产生心理相容,形成非正式团体。 3、非正式团体的主要特征 (1)形成的自发性。 (2)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3)核心人物自发形成,而且作用大。 (4)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5)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非正式团体的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来分,可以分为: (1)利益型;(2)情感型;(3)爱好型; (4)信仰型;(5)亲缘型。 根据非正式团体的作用来分,可以分为: (1)积极型。(2)消极型。 (3)破坏型。(4)对抗型。 5、非正式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管理者应正确对待非正式团体,以便发挥其积极作用: 首先,要正确认识非正式团体。 其次,要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 再有,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要区别对待。 (二)实际团体和假设团体 1、实际团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团体。 2 、假设团体也叫统计团体,这是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团体。假设团体可以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划分,尽管实际不存在,却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有用手段。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1、固定性团体是长期存在的一种团体,其组织形态相对稳定,一般多指正式团体。 2 、临时性团体是指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形成的团体,任务一旦完成,团体自行解散。临时性团体可能是正式团体,也可能是非正式团体。 三、团体的功能(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1、总体而言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团体对组织来说最重要的功能。 2 、具体功能分析: ① 总目标的分解; ② 有效的决策; ③ 有效的执行与操作 —— 一条龙流水线; ④ 良好组织气氛的形成。 (二)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 1、满足成员的安全需要。摆脱孤独、恐惧,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2 、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 3 、满足成员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尊重的需要。 4 、增强成员的信心和力量。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是团体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心理学家扎琼克 1965 年提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人在场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弗里德曼等人 1981 年进一步解释,他人在场之所以能够引起内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 2、社会标准化倾向。单独情境下个体差异很大,而在团体中,由于常模和团体规范的制约和影响,个体行为差异明显变小,使大家对事物与工作有一定标准。这种使团体行为趋向同一标准的倾向,称为社会标准化倾向。 3 、社会顾虑倾向。 4 、从众行为倾向。 四、团体内相互作用过程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他用场论和力学概念,说明团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认为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总和,而是超越了总和。 贝尔斯 1950 年提出了分析团体成员相互关系的方法:在一个没有领导人的团体活动中,团体成员相互作用行为可分为两类:团体成员对工作的行为和团体成员间相互关系的行为。 贝尔斯应用相互作用分析法,发现在团体中发言最多的有两种人:一种人的发言内容属于提出建议、意见、情报等工作任务方面的内容,这种人发挥着团体任务专家的作用;另一种人是人际关系的专家,他所作出的相互作用较多的属于表明赞同,关心成员的需要,协调成员的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贝尔斯认为,尽管某个人能起两种作用,但两种作用分别由两个人承担,这样团体的功能会更有效。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管理心理学-24团体行为与管理.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