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第四章:阳明病(1).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64.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59:30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四章:阳明病(1).ppt介绍

第四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概说(1)阳明的含义手阳明大肠(经、腑)阳明{ 足阳明胃(经、腑)(2)阳明病的特点胃家实:胃肠邪气实。(3)阳明病主要证型阳明热证(经证):燥热亢盛,胃肠无燥屎相结(四大症:汗渴热脉大)阳明实证(腑证):燥热与屎相结(痞满燥实)(4)阳明病的治则阳明热证:清法,白虎汤为代表阳明实证:下法,三承气汤为代表第一节阳明病概论一-阳明病提纲(179~188 )1. 阳明病的成因和来路(179 ,181 )[ 原文]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 词解] (1)脾约:证候名,胃热肠燥津伤而致的便秘。(2)更衣:解大便之婉辞。[释义] 提要:阳明病的成因和来路(1)太阳阳明多因发汗解表后,损伤津液,胃热肠燥,约束脾阴的转输功能而致大便秘结。(2)正阳阳明外邪直犯阳明,此多因胃肠素有内热,或挟有宿食,致病邪容易入里,化燥成实,名为胃家实。(3)少阳阳明在少阳病过程中,误用汗吐下、利小便等法,损伤津液,以致邪入阳明,化燥成实。2. 阳明病的病理特点[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 释义]  手阳明大肠(经、腑)胃家{  足阳明胃(经、腑)无形实邪:邪热未与燥屎相结(阳明经证,热证)实{ 有形实邪:邪热与燥屎相结(阳明腑证,实证)3. 阳明病的证候特点(1)阳明病外证[ 原文]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2 )[ 词解] 外证:阳明病反映外表的证候叫“阳明病外证”。[ 释义] 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机理:邪热充斥于阳明经。(2)阳明病初起(亦有)不发热而恶寒的原因[ 原文]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3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4 )[释义] ①辨病之常与辨病之异:182 条外证为辨病之常;183 条为辨病之异。②恶寒的特点时间较短:“始虽恶寒,二日自止”,阳明病为胃家实,化热较快的缘故。③恶寒的机理阳气被遏,郁而不伸。④“万物所归,无所复传”的理解3. 阳明主脉(186 )[ 原文]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86 )[ 释义] (1)阳明病为正盛邪实,邪热亢盛于里,阳气鼓动于外,故脉见大,大而有力。(2)阳明病由于邪气盛,郁闭经气,阳气不能鼓动于外,则脉可见沉伏或细小,不可作虚。例如:脉证不符—调胃承气汤病案吴×× ,男,2岁。病下利,目闭,身冷。前医认为少阴证,授以理中、四逆之剂,病情转为危笃。诊其脉,寻按均不可得。据前医云:脉绝已经半日矣。余细思,若脉绝半日,岂有生机尚在?其中必有原因。遂启齿观察,见其舌苔黄燥;再视其肛门,周围红赤异常;验其大便,则甚粘腻,下利虽频,而量极少,与少阴之下利清谷大相悬殊。分析:此系伏热,热伏厥深,故见身冷脉伏。内真热而外呈寒象也。遂依“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与调胃承气汤加味。朴硝7.5 克大黄4.5 克黄芩3 克黄连2.4 克甘草2.4 克疗效:服药后数小时,下黑粪甚多,脉出,肢温,知渴索饮,次日按原方续服一剂,竟告获愈。4. 太阳或太阴转属阳明的征象(185 ,187 ,188 )[原文]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者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187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然微汗出也。(188 )[ 词解] (1)然:汗出连绵不断。[释义] 太阳转属阳明—汗出然。(185 ,188 )(里热蒸腾)太阴转属阳明—大便硬(187 )(阳复太过,化燥成实)第二节阳明病不可攻下[原文]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04 )阳明病,心下硬满,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5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206 )[ 词解] (1)面合色赤:满面通红。[释义] 《伤寒论》讲究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阳明运用下法,亦不可违背这一原则,不可违反病势。204 :病势向上—呕多205 :病位在上—心下硬满206 :病邪在经—面合色赤第三节阳明病三承气汤用法比较1. 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P:136 )[释义] (1)病因病机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证的初期阶段,邪热化燥成实,以燥热(实)为主。(2)临床特点心烦、发热、(大便秘结)。(3)“不吐不下”的意义与76 条“发汗吐下后”的虚烦从病因进行鉴别。(4)治法泻热和胃、润燥软坚(5)方药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大黄、甘草先煎,后入芒硝。大黄苦寒泻热去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和中。2. 大、小承气汤证[原文]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08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口岁。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209 )[词解] (1)失气:失通矢,放屁之意。[ 释义] 提要:大小承气汤的证治与误用攻下后的变证。(1)原文的理解①阳明病燥屎内结的指征潮热②小承气汤试探法③误用攻下后的变证④腑实未成(不转失气),不可攻之。(2)病因病机邪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3)证候特点痞满燥实(4)三承气汤证的关系(5)治法方药泻热通便泻热和胃,润燥软坚—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泻热通便,消滞除满—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泻下实热,荡涤燥结—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大黄苦寒泻热去实—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燥厚朴辛温行气除满—满枳实辛温理气消痞—痞[临床应用] 急腹症思考题:三承气汤有何异同?* *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四章:阳明病(1).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