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ppt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3.34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04:29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ppt介绍

方剂学上篇 方剂学—总论二、方剂的概念:*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编著;载方13首。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方剂的起源与发展(续)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续第三节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综合学科。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第二节方剂与治法* 从医学发展上看,治法来源与方剂;* 治法是指导方剂应用的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中药的发现是方剂产生的基础;* “方以药成”;· 方剂的配伍运用促进了对中药功用的进一步确定和新的发展。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二、代表性的方剂分类法:古有“七方”说、病证分类、主方分类、治法分类等。1.七方:源于《内经》,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2.十剂:源于北齐徐之才之《药对》,始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指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轻可去实-- 即以轻扬、升浮的解表药组成方剂,功能发散外邪,用治表证的一种治法。如:麻黄汤。· 通可去滞-- 指以通利的药物组合成方,功能利水渗湿,化浊通淋,以治疗水湿痰癖等邪气壅滞机体之证。如湿热下注,方用八正散。……3.八阵: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其将方剂“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药物与药物配伍在一起使用。第五章方剂的使用方法二、常用剂型简介: 汤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第三节服药方法*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慢性病宜定时服用。1.名词术语解释:方剂学、方剂、治法、八法、七方、十剂、轻可去实、通可去滞、剂型、散剂、丸剂。2.试述治法和方剂的关系。3.简述方剂组成的目的。4.何谓方剂的组成原则?试述其涵义。5.方剂为何要变化?如何变化?6.熟悉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增强原药效:指将功效相同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协同作用,使作用增强,收效更快。一、配伍的概念:二、组成方剂的目的:* 综合多药效:指将功效不同(或作用相反)的药物配合应用,起到综合作用,增加方剂的多种功效,扩大治疗范围。* 产生新药效:指将功效不同的药物配合运用,起到特殊作用,产生新的药效,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制约烈毒性:通过药物的不同配伍,使某药能消除或减缓另一药物的毒性或烈性,以免伤耗机体正气或导致中毒。白扁豆* 药物配伍的形式:· 同类相须;· 异类相使;· 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通涩并行。· 制毒纠偏;· 引经报使。第三节方剂的变化1.方剂变化的原因: ·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2.方剂变化的形式:a 、药味增减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物,方剂的治证与功效都有所改变,从而使全方功效发生改变以适合临床证候的需要。b 、药量增减的变化;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不变,仅仅增加或减少方中主要药物的用量,方剂的治证与功效亦有所改变,改变其药效或配伍关系,以适应临床证候需要。浙贝方剂变化的形式(续):c. 药味、药量同时增减的变化:指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同时发生变化,从而使方剂的配伍、功效与治证亦随之改变,使方剂更适合临床治证的需要。浙贝d、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组成药物与剂量完全相同,只改变方剂的剂型,其功效和适应证也有轻重缓急的不同,以适应临床上轻重缓急不同证候的需要。第一节常用剂型一、概念:· 将药物依据不同的药性和治疗的需要,加工制成含有一定剂量而不同形状类型的制剂,称之为药物剂型。汤剂指将处方药物加水适量,加热煎煮到一定程度,去渣取汁,以供服用的液体制剂。汤剂的优特点· 吸收快;· 疗效迅速;· 运用灵活;· 能兼顾到个体的特殊性。散剂指将处方药物加工碾成细末,并干燥、混匀以供临床应用的一种制剂。可内服或外用。散剂的优特点·吸收较快;·不易变质;·节省药材;·携带方便;·容易控制剂量,尤宜小儿服用。丸剂指将药物碾成细末,混合均匀,以赋形剂制成圆形的固体剂型。丸剂的优特点· 吸收缓慢;· 药力持久;· 体积小;· 贮存、携带、服用方便。* 颗粒剂:指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少量药材细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状的一种制剂。* 优特点:·疗效快而稳定;· 口感好;· 体积小;· 服用、携带方便。* 片剂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匀后,压制成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 片剂的优特点· 质量稳定;·疗效较快;· 体积小;· 生产成本低;· 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胶囊剂分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衣胶囊剂。* 胶囊剂的优特点· 分散快,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 稳定性好;· 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服用、携带方便;· 外形美观。* 汤剂的煎法·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第二节汤剂制备服用的方法:· 药剂一般宜温服。· 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清热剂宜凉服。复习思考题* *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精品课程课件21 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21 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课件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一、方剂学的概念:*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第二节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能够辨认的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 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也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 方中,单味药方达110 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 味,显示了方剂的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方中药物以酒、醋、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载方13 首,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自然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而且重点论述了人体结构、藏象气血、经络腧穴、体质差异、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五运六气等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总结了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等各科的病证和治疗经验。可以说,《内经》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指导并促进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由陈师文等编著,载方788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修的“成药典”*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著;载方314首。既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又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誉称之为“方书之祖”。*《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代医家成无己编著。旨在分析20首伤寒经方,是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开创“方论”研究的方法。《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原16 卷,约成书于公元3 世纪。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录而成,一般认为,现存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即是在原书流传过程当中分离出来的。《伤寒论》载方113 首,主要以六经论伤寒,《金匮要略》收方245 首,主要以脏腑论杂病,除去重复者,两书收方合计323 首,张仲景对方剂学的贡献主要在于:辨证论治,方中蕴法;配伍严密,药变方殊;剂型丰富,煎煮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 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丸、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 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 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 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 门、收279 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 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也改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后经宝庆、淳祐,陆续增补而为十卷。成为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 门,788 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其中有许多名方,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PPT总论.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